中国的精酿市场起步相对较晚,2008年前受欧美精酿啤酒风潮影响,开始流行于消费水平较高的小众圈层。2008年第一批国产精酿品牌诞生,到2012年精酿品牌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崭露头角,最终在2018年后迎来集中爆发期。
精酿啤酒的兴起,与市场消费需求的转变有关。偏好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年轻客群,是精酿啤酒的主力消费人群。当这些消费人群逐渐成长,必将会让精酿啤酒替代工业啤酒,成为啤酒消费的主流。
而各大餐饮或者投资公司,就是瞄准了这个趋势。
盒马鲜生——渠道制胜
盒马鲜生是阿里巴巴对线下超市完全重构的新零售业态。作为首个主打“餐饮+鲜啤”冷链到家场景的平台,盒马从2018年起切入精酿啤酒的赛道,陆续推出了四款自己研发的常温精酿啤酒:雨橙小麦、淡色艾尔、焦糖海盐世涛、薄荷拉格。在口味上,这四款产品分别对应海鲜蔬果、肉类甜品、芝士坚果冰淇淋和火锅烧烤。
目前,盒马在全国共拥有近300家门店,年活跃消费者超过2600万人,方便快捷的流通渠道,创造了良好的家庭饮用体验。30分钟冷链到家,是盒马玩精酿啤酒的底气所在。
海底捞——场景融合
海底捞一家以经营川味火锅为主、融汇各地火锅特色的大型跨省直营品牌火锅店。2017 年,海底捞正式推出了自主研发的第1代啤酒,截至目前,已先后有了4款海底捞精酿啤酒、4款定制啤酒和4款特色精酿啤酒。作为一家自带啤酒消费场景的知名火锅店,海底捞本身就是一个响亮的超级IP,“火锅+啤酒”的双向场景营销模式加上全国上千家门店所形成的覆盖网络,让消费者很容易就能接受海底捞的精酿啤酒。
王老吉——品牌背书
凉茶大佬王老吉可谓家喻户晓,具有很强的品牌力。近期,广州花都思埠集团与广药创赢达成战略合作,打造联名款王老吉“哔嗨啤”啤酒品牌,并计划未来1-2年内在全国做到100亿元规模,其中,2021年的预计目标为10亿元。目前,这个品牌有两种风味:哔嗨啤·全麦精酿啤酒(330ml/瓶)和哔嗨啤·艾尔精酿白啤酒(500ml/瓶)。
星巴克——风味出奇
2017年,星巴克请台虎精酿研发了两款咖啡风味的啤酒:一款为“哥伦比亚香草奶油艾尔”,选用哥伦比亚咖啡豆与香草荚酿制;另一款则为“瓜地马拉节庆司陶特”,选用瓜地马拉咖啡,拥有焦糖深厚风味。一开始,星巴克的精酿啤酒是以风味出奇,在接下来的动作中,星巴克更是开启了风味的多样化之路,咖啡+酒坊的形式就是明证。显然,和海底捞、盒马鲜生等相比,星巴克想走另外一条路。
肯德基——试水快餐
2017年,肯德基在山东省、河南省的35个地级市中的430家肯德基餐厅售卖与青岛啤酒合作的“鸿运当头”鸡年款特别包装啤酒。随后,又在青岛市6家KFC餐厅搭配美味颠覆的KFC CHIZZA,上线了两款精酿扎啤,即全麦白啤和13度高浓精酿。
以快餐定位的肯德基,售卖精酿扎啤显得有些不合常理,并且KFC推出的两款精酿扎啤只在青岛市的6家餐厅有售。目前来看,进军精酿啤酒或许只是KFC的一种试探。
蜜雪冰城——全力孵化
蜜雪冰城借由河南芙鹿家便利店开设了一家以“青年文化”为中心的精酿啤酒品牌——福鹿家啤酒厂,该品牌隶属于芙鹿家便利店旗下,门店数量达15家左右。
无论是啤酒品牌还是跨界品牌,争相涌入精酿啤酒赛道的原因一方面是看准了市场增长潜力,另一方面也在于精酿品酒市场的格局还比较分散,随时都有机会跑出一个新的“黑马”。
固然精酿啤酒的给厂商们留足了想象力,但谁能在行业洗牌中笑到最后,真正吃到精酿啤酒的红利,目前仍未是未知数。所以把握好自己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才是笑到最后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