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析 | 白酒饮后舒适度的精准评价
作者:本站编辑
2023-05-27 07:51:26
33

一直以来,中国白酒始终致力于打造全方位、多角度、全层次的立体化科技创新体系,从微观到宏观、从机械装备到风味体验、从酿造技艺到包装设计……科技创新作为产业发展的永恒动力,始终为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贡献力量。白酒是我国食品工业的经济支柱,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重要的经济意义。近年来,我国白酒行业蓬勃发展,年销售额和利润逐年增加,然而总酿酒量却逐年下降。这反映我国白酒行业正逐渐减量提质,企业迎合消费者对白酒质量的追求,将白酒质量放在首位,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白酒。那么,优质白酒具有哪些内涵呢?当前,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健康也日益重视,其中尤其是食品健康。酒类属食品,人们对酒类品质的追求在满足饮用前的“色”和“香”,饮用时的“味”和 “格”之后,逐渐转向于饮用后的身体舒适性。好的白酒饮用后舒适度通常是指饮后不易醉,不口干,不上头,不宿醉。乙醇是强极性的脂溶性物质,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快速进入血液循环,在口腔粘膜微量吸收,胃小部分吸收(约10%-20%),以及小肠大部分吸收。人体中90%以上的乙醇在肝脏中进行代谢,在肝脏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和乙醛脱氢酶(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的作用下,将乙醇分解为乙酸。当乙醇进入人体时,随着乙醇血液浓度的逐渐升高,机体开始慢慢放松,进入兴奋状态;而当其水平进一步提高时,伴随大量乙醇跨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机体呈现出共济失调,昏迷等醉酒(Alcohol Intoxication)症状,这一症状将持续数小时,直至体内酒精完全代谢清除。处于醉酒状态时,人体的认知,运动和协调能力大幅下降,失去独立行为能力。而当乙醇在体内清除完全之后(即结束醉酒阶段),机体还处于一种更加持久的生理和心理上的负面状态,诸如疲劳,无力,恶心,呕吐,口渴等症状,这一症状称为为宿醉(Alcohol Hangover),将持续几小时甚至24小时(Fig.1)。处于宿醉状态时,人体的反应,认知及运动能力显著下降。尽管人们已经饮酒后超过12小时,但是人们的身体状态还未恢复到正常水平,这对人体健康和社会安全带来极大的负担。笼统而言,将白酒饮后舒适度定义为白酒饮后的醉酒程度加上宿醉程度。那么如何针对白酒饮后的醉酒和宿醉程度对饮后舒适度进行评价呢?为科学全面地对白酒饮后舒适度进行评价,采用乙醇灌胃的小鼠模型,针对乙醇代谢过程中多个相关指标进行系统评价(Fig.2),包括行为学测试:小鼠旷场测试和转棒测试,用以评价小鼠整体的舒适度;神经递质水平:小脑γ-氨基丁酸(GABA)是乙醇在大脑中代谢后产生的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可以反映中枢神经的抑制水平;生化指标:血液乙醇和乙醛浓度以及肝脏ADH和ALDH活力,以此评价乙醇在小鼠体内的代谢清除状况。对小鼠进行乙醇灌胃,在灌胃后一段时间内检测上述评价指标(Fig.3),每只小鼠仅进行单次灌胃及单次实验,每个点代表一只小鼠。小鼠在乙醇灌胃后会经历三个阶段,T0-T1为乙醇吸收阶段,T1-T2为醉酒阶段,T2以后为宿恢复阶段。在乙醇吸收阶段,血液乙醇和乙醛浓度达到峰值,旷场移动距离和转棒在棒时间为最低值,小脑GABA水平最高,中枢神经高度抑制。因此,将T1定为小鼠醉酒检测时间点。接着,在T1-T2阶段,小鼠体内乙醇不断代谢清除,在T2时,小鼠血液乙醇浓度几乎为零(< 100 mg/L),行为学测试为完全恢复正常,血液乙醛浓度仍然较高。此时,小鼠进入宿醉状态,且宿醉状态最为严重,将T2定义为小鼠宿醉检测时间点。为验证本模型,对小鼠进行生理盐水和同乙醇剂量的某白酒灌胃,在醉酒和宿醉阶段进行饮后舒适度评价(Fig.4)。生理盐水组作为未饮酒的阳性对照,在各个评价指标中均与纯乙醇组表现出显著区别。而在给小鼠给予同酒精给予的某优质白酒灌胃后,其在醉酒和宿醉阶段的整体行为学表现均显著优于纯乙醇组,醉酒阶段的血液乙醇浓度和小脑GABA水平也显著低于纯乙醇组,其整体饮后舒适度优于纯乙醇组。本文所涉小鼠饮后舒适度模型具有较好的可信度及灵敏度,具有广泛推广应用于白酒行业生产实践的巨大潜力。利用此数学分析模型可整合以上数据特征,白酒饮后舒适度的精准检测。文章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952到2023
时代翻涌
泸州老窖肩负荣耀
创造时代经典
致敬中国名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