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蓝字,记得关注我们!

二三十年前,大部分中国老百姓对葡萄酒还很陌生。那时候很多影视作品中会用「82 年的拉菲」这个梗来显示角色的豪横。这让很多人记住了这瓶象征身份和地位的葡萄酒,也直接导致了 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 在华语地区的热销。
现在距「82 年的拉菲」装瓶已经过去了近 40 年。这瓶传奇的酒还时不时的会出现在大佬们的酒桌上。波尔多「大酒」的 Longevity 确实令人赞叹。其实不仅是拉菲,从专业的品饮报告可以看出,有不少波尔多名庄的 82 年到今天仍然是好喝的。只不过对大部分人来说,没有「钞能力」,恐怕是无缘一亲芳泽了。

经典的陈年酒,像是高质量的波尔多混酿、长时间橡木桶熟成的意大利 Nebbiolo、Sangiovese、德国优质产区的 Riesling、高含糖量的贵腐酒等等。这些酒无一例外都具有相同的特质,浓缩度高、结构扎实,经得起时间的洗练。陈年过程中,风味物质会分解转化,果味、单宁和酸度都会下降,同时三级风味会提升。理想的陈年结果是一二三级风味相互融合,酒体仍然保持良好的平衡。单宁、酸度、风味之间没有过低或过高这种突兀的存在。但要达成这样的效果,一瓶酒的底子必须相当过硬才行。

我们今天就喝到了一瓶「走下坡路」的波尔多酒。这瓶酒来自 Chateau Lafleur-Gazin,中文名拉弗嘉仙。它位于 Pomerol 的核心区,就处在 Chateau Gazin 和 Chateau Lafleur 之间的位置,也因此而得名。
该庄园长久以来都是 Delfour-Borderie 家族的资产,这也是为什么酒标上会写着「Madame Delfour-Borderie」的原因。但葡萄园从 1976 年开始就以租赁的形式由 Jean-Pierre Moueix 集团负责管理。葡萄园的面积有 8.5 公顷,种植的是 Merlot 和少量的 Cabernet Franc,藤龄 30 年左右,年产量 4 万多瓶。

酒庄这些年把 Cabernet Franc 葡萄藤进行了逐步的汰换,目前的酒都是 100% Merlot。2009 年份的酒里还有 2% 的 Cabernet Franc,但也几乎可以忽略了。这样的做法大概是受了属于同集团旗下的 Chateau Petrus 的影响。
从地图上看,Chateau Lafleur-Gazin 的葡萄园离酒王 Chateau Petrus 很近。直觉上应该是拥有绝佳的风土,但实际上并非如此。Chateau Lafleur-Gazin 的葡萄园沙土的含量更多,而非 Chateau Petrus 那传说中的 Blue Clay。尽管不是最好的风土,但该酒庄在 2015 年之后酒的质量有大幅度的提升。
酿造这瓶正牌酒的葡萄为手工采摘,经过人工和光学两道分拣程序。发酵过程在控温的水泥和不锈钢发酵罐内进行。成酒在法国橡木桶中熟成 16-18 个月,新桶比例 30-40%。

(Chateau Lafleur-Gazin Pomerol 2009)
酒的颜色是很深的宝石红色,边缘呈棕红色。刚开瓶时香气很闭塞,开瓶第二天(冰箱储存+真空酒塞)香气明显更开放,但缺点依旧明显。风味像是黑莓、蓝莓果酱、白胡椒、皮革。入口酸度中等,无残糖。丹宁含量中等,质感十分细腻。酒体中等偏饱满,有很高的浓缩度,但口感不够立体。平衡度比较一般,酸度有缺失,像是六边形少了一个角的感觉。回味有些甘苦味,持久度非常好。
我给这瓶酒打 3.85/5 分。感觉经过近 14 年的陈放,它已经度过了自己的壮年甚至中年阶段,开始走下坡路了,英雄迟暮,令人惋惜。从它依旧出众的 Length 和残缺的结构,依稀能够想象出这瓶酒壮年时的样子,应该是挺不错的。可惜,没有在合适的时间遇到它。
完
生活甘苦
难舍一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