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0年,清政府取消了工艺局,却保留了“劝工陈列所”,1912年更名为“直隶商品陈列所”。1913年初,所长严智怡以“所有物品大率陈旧”为由,组织了民国以来直隶省第一次实业大调查,分划全省为十区,委调查员十六人分往调查,搜集展品和标本4026种,而此次调查也是为参赛巴博会做准备。并于1917年出版了《直隶省商品陈列所第一次实业调查记》(以下简称《实业调查记》)。

《实业调查记》首先回顾了1911年的直隶实业调查情况。书中《直隶调查实业之历史》一文记载:“民国成立,知实业立国之基,直隶劝业公所复派调查员十八人分赴各县调查……。敖士瑞查枣强、武邑、衡水……。”调查报告中对衡水酒使用了“名酒”一词:“该县西关外有滏阳河,交通便利,故商务较他处甚佳。城西闸有酒行十五家,各色名酒,品味优雅,行销各省。”
可见,在1911年的调查中衡水高粱酒,即被认定为名酒记录在册。

而在1913年的本次调查中,负责调查衡水县的第六区的特派调查员为王渟漳和陈兆梅(字筱云),《实业调查记》报告书中关于衡水酒的记载,更为详实:
衡水县关于工业之状况:“该县酒其味甚美。制酒者共有二十余家,均设在城之西关。原料纯用红高粱、麦麯与谷糠3……每年可产三百余万斤。此地药酒亦颇着名4,运销于外省者甚多……每年销售百余万斤。”
衡水县关于商业之状况:“衡水商业以酒、笔、墨为大宗。”

自清末实业调查以来,衡水老白干均以地方名产、名品的姿态登入史册,尤其是在1913年的调查中,被冠以“其味甚美”,褒扬之意跃然纸上。衡水老白干能代表直隶赴美参展,入选1915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并能一举揽获甲等大奖了,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作者:王其壮
王其壮:衡水市公安警察,一级警督,曾在国家和省级报刊发表各类文稿百余篇。工余研究衡水老白干文化多年,颇有心得。近年经个人努力,发现多种珍贵历史资料,部分是行业内首次发现。
注释:
1、考工厂:劝工陈列所的前身
2、衡酒:因衡水的酿酒作坊众多,均出产老白干,质量上乘,不分伯仲,对外形成了统一的商誉,把衡水的老白干统称为“衡水乾酒”、“衡水白酒”、“衡水烧酒”、“衡酒”“乾酒”等。
3、谷糠:衡水老白干建厂初期,依然是使用谷糠,蓬松酒醅。获评“2021年河北考古特别新发现”的永丰酒坊遗址(衡水老白干十八酒坊之一),现场出土的地缸内残留酒醅里面就是谷糠。
4、着名: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