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会展前瞻
Prospect
展会观众大致可分为专业观众和普通观众两类;而专业观众的多少是衡量一个展会是否成功的标准,决定着展会的成败。
传统展会专业观众邀约常见方式:
1、电话邀约:数据库——往届展会数据资料、网上查找、外部资源置换或提供。
2、上门拜访:专业观众聚集的场所或重量级的专业观众(组团观展、一对一邀约观展)。
3、自动报名:观众了解到展会后,自主报名观展。
4、参展商协助邀请:参展商自己的客户、潜在客户和合作伙伴。
5、其他组团观展:其它对接团体机构的组团观展。
6、临时观众:未提前报名的观众,现场直接参展的观众。
总体看来,招观工作量大且繁琐。传统销售分工,已经无法支撑起整个展会的招观工作,而变化的背后是数字化的驱动。
展会应探索利用数字化的方式代替部分人工,把原本散落在各平台角落的用户,进行统一管理,并做到做到精准邀约,最终实现招观增量。

我认为,其主要分为以下四步:
数字会展前瞻
1.全域数据集成,打破孤岛
想要确保数据的精准有效,首先需要将展会多平台观众数据统一汇集。
如官网、小程序、观众预登记系统所有平台观众数据实现闭环,不需要在多个平台分散管理,提高工作效率。要持续积累专业观众可用、有用、实用的数据资产,形成全场景数据一体化。
数字会展前瞻
2.展专业数据处理,提升数据决策
其次,主办要对观众数据进行生命周期管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为高效的业务流程提供有效保证。
主办要将数据定期进行清洗和分析、查重、补全,确保数据质量,使销售可在系统中进行人工对比、系统智能对比,确保数据的精准有效。

数字会展前瞻
3.灵活标签,实时用户画像
用户画像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观众的需求、体验、行为和目标,还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出到底哪些观众对我们感兴趣。
可以结合观众的行为,将浏览、注册、阅读、转发等观众行为埋点和记录,勾勒精准用户画像,并将观众进行标签分组,识别“专业观众”,实现观众管理从粗犷向精细、从大众化向个性化的转变。
数字会展前瞻
4.精准触达,智能建立连接
构建个性化推荐,可以大幅提升招观效率。
首先,主办可以根据观众的标签分组,主办即可获取用户需求,并基于标签对用户进行消息推送(消息、短信、邮件等形式)形成自动邀约。
其次,也可以根据用户不同兴趣点、浏览习惯、需求等,主办也可以对观众进行千人前面个性化推荐,为展会招募专业观众强力赋能。

想要实现以上功能,依靠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展会观众管理系统已经无法完全满足。主办方所需要的,是更加全面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未来,能为更多展会企业实现一站式高效获客转化的数字平台将成为主流!
了解会展最新资讯,探索数字化未来,数字会展前瞻作为一个会展人的互动交流平台,欢迎大家积极讨论,交流学习。
「数字会展交流群」
欢迎大家加入探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