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Mia
上周,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结束新冠全球紧急状态。经过三年的消费寒冬期,中国葡萄酒市场也正式迈入新市场环境,拨开“阴霾”,迎来希望。
诚然在连续多年下滑中,当下葡萄酒产业链各个环节仍面临着严峻挑战,但有志之士从未放弃推动行业前进的希望。葡萄酒行业著名评论家董树国近日接受了糖酒快讯的采访,解读了春糖期间葡萄酒行业的最新趋势,和第三届中国葡萄酒未来大会对新消费时代“思”与“变”的议题,探讨葡萄酒行业的逆袭之路。
葡萄酒“争气的十年”
迎来哪些变化?
刚刚过去的春季糖酒会期间,各个产区和品牌积极参与布展,推出新品,迎来久违的逛展选品和签单热潮,昭示着这个行业重振的活力。
今年春糖期间的葡萄酒行业的忙碌并不是浮于表面的繁荣,据董树国观察,布展的实际招商效果“还不错”,有酒业商会的展位在开展当天卖了40万+的酒,而其背后的原因在于,葡萄酒行业已经逐步摆脱了此前“动荡十年”的阴影。
在行业发展初期,中国葡萄酒曾受到1994年生效的GB/T1980-1994的影响,大批人工调配制成的“半汁葡萄酒”出现,为行业留下假酒隐患。在董树国看来,葡萄酒行业的问题是行业自己造成的,曾经“葡萄酒兑雪碧”的喝法风靡,并不是由于消费者不懂葡萄酒,而是因为当时的葡萄酒“太难喝了”。
葡萄酒新国标在2006年施行,开始改变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并行的混乱局面。在质量提升的底层逻辑下,国产葡萄酒痛定思痛,葡萄酒的生产逐渐标准化,半汁葡萄酒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分析行业现状,董树国提到,在春糖期间举办的葡届论坛·第三届葡萄酒未来大会吸引了来自国内外行业人士出席,其中包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市场流通研究室副主任漆云兰、格鲁吉亚驻华特命全权大使Arcil Kalandia 等重量级人物的发言。
在博采行业大咖的探讨和听取酒商故事分享后,董树国认为,葡萄酒行业整体趋势向好,近十年可以称为中国葡萄酒“争气”的十年,行业发生着重大转变。
一方面,在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和监管部门的重视下,中国葡萄酒产区不断发展壮大,产区酒、酒庄酒得到在政策东风的沐浴下发展壮大,代表着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丰富着中国酒文化的内涵。现在疫情全面解除,消费正在复苏,葡萄酒市场也将发散芬芳魅力。
另一方面,“国产”已不再是廉价的代名词,由于葡萄酒行业是一个以品质为基础的行业,如今中国葡萄酒拥有比肩世界的质量,也越来越吸引到国外消费者的喜爱。例如张裕、西鸽等品牌近年来远销海外,在法国等知名葡萄酒产国占据一席之地,这是非常不简单的事情。
从今年春季葡萄酒头部企业推出的新品,以及协会、专家、酒商等行业人士为推动行业所作出的努力,葡萄酒今春的“忙碌”中藏着更大规模的暗潮涌动。虽然从当下的总体体量来看,葡萄酒仍是一个小众行业,但在市场的健康发展下,行业“拐点”可期。
迎接“拐点”
葡萄酒人能做什么?
历经三年疫情后,中国经济和消费进入复苏阶段,市场也涌现出了新变化和新动向。面对国际品牌在品质、品牌知名度等方面的激烈竞争,中国葡萄酒还加强品质控制、市场营销、品牌建设、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的工作。
董树国认为,唯有各方共同努力和合作,才能实现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作为葡界论坛创始人,他二十余年来站在行业前沿分析新信息和新动态,并通过线下未来大会沟通葡萄酒产业链条各个环节,为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出谋献策。在本次采访过程中,董树国为中国葡萄酒行业的发展提出了两点切实建议。
其一,解决国产葡萄酒体系混乱、性价比失调的乱象,中国葡萄酒可以对标世界知名进口葡萄酒品牌,打造价格标杆、品质标杆。
在国内酒水消费市场,白酒行业依托本土优势生长,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塔型价格体系,而啤酒则借助统一零售价,在消费者心中形成普及化认知。取其之长,中国葡萄酒可以选择消费群体一致的进口葡萄酒,构建价格标杆。
董树国认为,国产葡萄酒与进口葡萄酒之间不是竞争关系,而是竞合,甚至是合作关系,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代表产品和价格体系,在中国葡萄酒打造品牌的过程中,应该保持学习的态度,借鉴全世界的知名的品牌作为产品的对标,携手共创新辉煌。
其二,葡萄酒行业的“过度培育”正在侵蚀消费者的认知,需要呼吁国家统一行业培训标准,为中国葡萄酒行业输送人才,同时加强行业自我监管,促进中国葡萄酒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近些年行业对葡萄酒知识、品鉴技巧等方面的过度推广和强调下,葡萄酒与消费者之间形成了沟壑,过于注重理论技巧,反而为消费者带来负面体验。
而今,不同地区的葡萄酒行业培训标准和内容存在差异,培训质量参差不齐,导致中国的葡萄酒行业仍然存在种植、品鉴、营销等方面的大量人才缺口,唯有从国家层面制订高质量葡萄酒行业培训标准,让葡萄酒教育回归我国风土、回归消费者体验,才能提高行业整体水平,让中国葡萄酒产业得到健康发展。
在越来越多葡萄酒企业的质量追求和长期主义坚持下,中国葡萄酒正在扩大市场占比,进入主流市场。中国葡萄酒市场正复苏,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行业前路充满希望,也需要更多的人为“逆袭”奉献力量。
来源 | 糖酒快讯(ID:tjkx99)
本文为【糖酒快讯】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改编,如需转载请后台申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