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白酒入门 | 一起来学点白酒知识吧!

作者:本站编辑      2023-04-09 00:44:03     30

中国白酒

大多数中国人从小就会或多或少的接触到白酒,所以提起白酒,很少人会真正承认自己完全不知道它。但是我们真的了解白酒吗?

你知道到底“白酒”是什么吗?

你知道中国白酒都用哪些酿造原料吗?

你知道平时听到的清香、浓香、酱香等白酒名字的具体指什么吗?

白酒的起源

白酒是蒸馏酒的一种。

史据显示蒸馏酒最早开始于公元前的凯尔特人,但中国在东汉时期的考古发现中已有蒸馏物的痕迹...因为蒸馏酒和白酒在理论上并不完全相同,所以仅以白酒来说,现在普遍被认可的起源时间是元代:中国人从阿拉伯人那边学会了西方用蒸馏管收集蒸汽精华的技术,将之使用到中国酒的生产中,并催生出风格更广、更多样复杂的中国白酒。

什么是白酒

白酒的名称与它的形态色泽有关:作为中国特有的蒸馏酒,白酒呈无色(或微黄)透明。

白酒采用纯粮固态或半固态发酵技术生产,这是它与其他蒸馏酒的核心区别。它的酿酒原料主要是高粱,也可以是大米、糯米、玉米和大麦等。因酿造采用的糖化方式、发酵菌种等不同,白酒有大曲酒、小曲酒、麸曲酒的区分。

经过蒸馏生产出的白酒主要成分是乙醇(食用酒精)和水。白酒度数35%~68% vol.,指的就是液体中酒精所占的比例,其余部分是水和其他有机物。仅占白酒总比例2%的有机成分--酸、酯、醇、醛等--促成白酒呈香、呈味,决定着白酒的风格和质量。

最被熟知的白酒类型

白酒有不同的分类标准,消费者最熟知和经常提到的是按照香型分类,也就是按照酒的主体香气特征的分类。

“香”,是酒中各种微量单体元素相互融合、适应、协调、缓冲的产物,与空气接触后形成头香、主体香、余香三层,帮助饮用者闻香识酒,感受酒的复杂性。

头香、余香,顾名思义,是酒刚开瓶时和最后的香气,相对比较单一。主体香是酒中间段的香气,代表的是一款酒主要的香气特征,它的协调性、层次感、变化性、持久性可体现一款酒的整体品质,决定了消费者喜欢或不喜欢一款酒。

中国白酒最早确立的香型有四种,即浓香型、酱香型、清香型和米香型。2022年6月实施的新版《白酒工业术语》中共提到十三种香型,除了前面四种外,还包括凤香型、豉香型、芝麻香型、馥郁香型、老白干香型、董香型、兼香型、浓酱兼香型与特香型等九种。

今天我们先认识一下最早确立、也是目前市场占比最高的4种香型吧!

浓香型

浓香型白酒目前几乎占据白酒业的半壁江山。

它以小麦,或加入豌豆、大麦等制作曲料,用高粱与小麦、大米、糯米、玉米等辅料酿制,采用泥窖发酵。

“续糟配料”是浓香型白酒的独特酿造工艺,即一年生产周期中四轮发酵,每轮发酵完成去掉部分老糟,加入部分新粮,周而复始、代代循环,“千年老窖万年糟”指的就是这种工艺的特点。

以浓香型白酒的代表企业泸州老窖为例,泥窖用不含沙石杂质的泸州五渡溪黄泥建造(这种黄泥是微生物极好的附着载体),老窖里的微生物代代繁衍栖息,“泥窖生香”,酿出的酒越来越浓香。

泸州老窖

浓香型酒讲究“入口甜、落口绵”,除了泸州老窖,还有五粮液、剑南春、洋河等,各品牌间因谷物比例差别、堆槽方法不同等又有差别,这里先不展开了。

酱香型

酱香型白酒近些年势头很猛,已经有约30%的白酒市场占有率。茅台是酱香型白酒的典范。

酱香酒以冬小麦制曲,以贵州仁怀地区的红樱子糯高粱为原料酿制,讲究的是“12987”酿造工艺,即1年生产周期中2次投料、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酿出的酒以色泽清亮、口感圆润、空杯留香持久为特色,与浓香酒的窖泥味对比,风格完全不同。

清香型

清香型白酒是白酒最基本的香型产品之一,它的香气算得上是白酒中的果香风格,清新宜人,有点类似于醪糟的香气,纯粹清淡,酒体轻盈。代表酒款是山西汾酒。

不知道是不是中国人一段时间里的口味变重了,总之清香型白酒曾经的消费占比也很高,如今与浓香、酱香简直有点不可同日而语的感觉。

清香型酒采用地缸发酵,主要原料包括豌豆、大麦、高粱等。原料会单独清蒸糊化,再发酵、蒸馏,所以酒质以“落口爽净”为特点。

米香型

米香型酒的式微已经到了大部分消费者估计没有喝过,甚至没有听过的地步,能被称道的估计只有桂林三花酒了吧,但能位列最早的“四大香型”,当然也曾辉煌过

明确一点,米香型酒与米酒完全不同,它虽然也是主要以大米为原料酿制,但经蒸馏,酒精度至少35% vol以上,属小曲香型酒。

桂林三花酒

怎么样,白酒的门道是不是也很深?

…学无止境啊!

更多葡萄酒信息,请关注【我们与酒】

葡萄酒时光 | 我们与酒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