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部门联合发文,酒业打造优势产区成为重点
作者:本站编辑
2023-04-04 08:59:41
20
3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为《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培育5个以上年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传统优势食品产区,25个以上年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龙头骨干企业,打造一批全国知名地方特色食品产品品牌和地方特色小吃工业化典型案例。对于酿酒行业来说,产区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酿造工艺的不同,都会影响其产品的特色,形成不同于其他品牌的特殊口感与风格。发展传统优势酒产区和地方特色酒产业,是我国酒业重要发展载体和关键增长引擎,有利于加快推动产业发展,培育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首先,要增强优质原料保障能力。不同粮食和水果品种,对于酒的酿造影响巨大。保障优质原料生产,有利于促进当地酒业稳健发展。一是丰富原料品种,加强优质食用农产品原料品种资源保护利用,强化特色、珍稀农产品品种扩大繁育工作,为地方特色酿酒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建设原料供应基地,鼓励企业聚焦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并适度向边境地区倾斜,建立长期稳定的农产品原料供应基地,发展规模化种养殖。三是强化利益联结机,鼓励地方特色酿酒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稳定的协作关系,或与农产品原料种养殖户建立多种合作模式,让农民共享全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对于白酒产业,要关注贵州仁怀、四川川南糯红高粱种植基地,青海青稞种植基地,湖北黄石苦荞种植基地,山西吕梁高粱种植基地等。对于葡萄酒,则要关注宁夏贺兰山东麓,新疆天山北麓、伊犁河谷、焉耆盆地、吐哈盆地,山东烟台,河北昌黎、怀涿盆地,云南迪庆葡萄种植基地,吉林通化野生山葡萄种植基地,辽宁桓仁冰葡萄种植基地等。其次,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建设。酒产业的集中集聚集群化发展,有利于构建产业组织结网、产业链条融通、产业资源协同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一是强化产业链协同配套,支持各级政府立足本地特色酒产业资源,加强高水平规划布局,引导企业向传统优势酒产区集中,放大产业集群效应。推动生产要素优化升级,形成若干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二是开展大中小企业梯度培育,鼓励地方特色酿酒龙头企业发挥产业链主引擎作用,加强科技创新,大力开展品牌和渠道建设,发挥聚合辐射效应,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做大做强专业领域产品和品牌,营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好产业生态。三是构建市场化服务体系,支持传统优势产区打造特色主导产品交易中心、批发市场等,鼓励成立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中介组织,扩大地方特色酒业影响力。酿酒行业的重点地方特色产业集群,主要有东北地区的通化山葡萄酒产业集群;华北地区的北京清香型白酒,河北老白干香型白酒,山西清香型白酒;华中地区的湖北孝感米酒、黄石保健酒,南阳黄酒;华东地区的烟台葡萄酒,宿迁浓香型白酒,安徽浓香型白酒;西北地区的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新疆葡萄酒特色产业集群,陕西凤香型白酒产业集群;以及西南地区的四川浓香型白酒,贵州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产业集群。最后,提升技术、装备和设计水平。新一代智能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传统酿酒产业提供新的发展契机和技术支撑。一是增强共性基础技术能力,借助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科技资源,开展地方特色酒产品营养成分、生理作用、加工过程中组分结构变化等机理阐释研究。二是提升先进装备供给能力,促进现代酿酒加工工艺装备推广应用。整合地方特色酒企、装备制造企业和科研院所力量,逐步提升重要装备供给能力,支持企业大力开展技术改造,断提升工艺装备水平。三是加强工业设计推广应用发挥工业设计对地方特色酿酒产业的赋能作用,加速向产品研发、加工制造、外观设计等各环节渗透,促进产品设计与中华传统工艺文化深度融合,有效提升产品附加值、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对于酒业中的酿酒环节,要注重特色酿酒微生物菌群结构与功能优化、风味物质代谢调控,酒精超高浓发酵、节能与清洁生产技术,以及酒糟高值化综合利用技术。同时,深入落实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有关标准和要求,践行简约适度、绿色发展的包装设计理念。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