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5月23日,我同三明援疆人员一道,参观新疆中信国安葡萄酒业有限公司,亦即中信国安葡萄酒总厂所在地。
公司位于玛纳斯县城乌伊路南边,北对靖远楼,南邻玛纳斯县委党校。接待我们一行的,是一位姓柳的厂长。因为今年的葡萄还未成熟,工厂比较安静。柳厂长带着我们参观、讲解,是热情级别的。我有幸也知晓了一些有关葡萄酒的常识。

著名葡萄酒作家杰西斯·罗宾逊在她的著作《世界葡萄酒地图》中把北纬44度称为酿酒葡萄黄金纬线。新疆天山北麓小产地生态葡园与法国波尔多和美国加州同处于北纬44°,属于“世界三大天堂级葡萄酒产区”,是最有可能酿造出独具中国风味代表的世界级葡萄酒产区。
七分原料,三分工艺。葡萄种植基地优秀的原生态环境,是自然天成的,如纬度、海拔、土壤、水文、空气、日照、昼夜温差、微气候等自然元素,会直接影响到葡萄酒的品质。

中信国安葡萄酒业,依托的天山北麓葡萄种植基地,是全国首个葡萄酒小产区。这里属于典型的大陆型气候,降雨量少,湿度小,通风良好,主要靠头屯河、玛纳斯河、霍尔果斯河等汇集了天山的万年冰川雪水灌溉,水质纯净无污染,也避免了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确保了葡萄原料的纯净。

小产区土壤为砾石沙壤土,通透性好,导热性强,排水良好,非常适合葡萄生长。pH8.0弱碱性、少氮磷、富钾钙和矿质元素的土壤特性能够防止葡萄枝蔓过度生长,使果实富集更多养分,积淀出佳酿丰富细腻的口感。

该公司自1998年成立以来,致力于葡萄酒产业向高端、绿色、智能、融合、品牌化的方向经营,是新疆目前葡萄酒业的标杆。公司持续注重技术创新与研发,先后组建了新疆酿酒葡萄和葡萄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疆葡萄酒与葡萄烈酒工程研究中心。从葡萄、葡萄酒、葡萄烈酒方面开展多方位的研发创新、工程应用、人才培养、产业示范等,推动了国内葡萄酒产业生产技术瓶颈的突破,也促进了新疆产区特色优势。目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试精品车间,具备800吨/年的葡萄原料加工生产能力;膜渗透中试车间具备600KL/年脱醇酒,200KL/年膜渗透烈酒的加工生产能力。

从中,明白了渗透汽化膜分离壶式和塔式蒸馏的工艺特点;也大致了解到葡萄酒工艺控制质量的整个流程,包括葡萄验级粒选—除梗破碎—入灌压榨—发酵—分酒—发酵—原酒形成—调配—过滤—冷冻—细滤—稳定性实验—灌装等一系列酿制工序。

公司共有四个酒窖,占地面积5300平方米,拥有8000余只橡木桶。这些桶大多来自法国,用于高档干红、干白和白兰地的陈酿。酒窖温度常年保持12—16摄氏度,湿度保持60%—80%,可以保障葡萄酒在适宜环境中缓慢健康的陈酿。

据柳厂长介绍,这些橡木桶的材质也颇有讲究,都选自百年以上的橡木,木板经过几年风干,再烘烤和手工箍圈制作而成。每个桶的存酒期为12—36月不等。经过木桶的存放,葡萄酒逐渐成熟,香气优雅细腻,可以浸提出橡木单宁、内酯、香兰素、丁子香酚和多糖类物质,可使葡萄酒更趋甜润、饱满、丰硕。

该公司近年来在国内国外参与葡萄酒各种评比大赛所获的许多奖项,如中酒协会颁发的“仪狄奖”、国家质检总局授予的“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证书”、IWC授予的银奖、DWWA银奖、CMB颁发的金奖和银奖,看来都和眼前的酒窖密不可分。

再转到葡萄酒品鉴厅。大厅四壁,酒架上摆满公司出产的葡萄酒产品,包括“新天”、“尼雅”、“西域烈焰”三个系列,瓶瓶罐罐,琳琅满目,颇具诱惑力。

之后,漫步在葡萄博览园。博览园包括葡萄种植园和葡萄酒博物馆。
葡萄种植园有两片,一大一小。
小的一片在博物馆西北角,面积约五亩,种植了国内外三十几个葡萄品种,其中酿酒的品种有八种,其余都是鲜食与制干的种类,多是优级品,或早熟或晚熟。如美国原产的红提、皇家秋天、火焰无核,原产日本的美人指、藤稔、粉红亚都蜜,原产罗马尼亚的米娜、奥古斯特等;更多的是中国品种,象沪太八号、秦龙大穗、紫珍香等等。

大的一片园子,在博物馆南面,一百多亩地,种植的葡萄都是酿酒用的名品,有十几个品种,如赤霞珠、黑皮诺、梅洛、西拉、霞多丽、雷司令、品丽珠、马尔贝克、歌海娜、长相思、白玉霓等。这片园区,常年开放,也成了人们休闲散步的好所在。


博物馆全称是“葡萄酒之路博物馆”,三座西域风格的二层房子并排,坐北朝南。展列的物品主要布置在地下大厅,都与葡萄有关,展示八个方面内容:酿酒葡萄分布产区,葡萄酒的分类,葡萄种植的自然影响因素,葡萄酒瓶的演变,葡萄酒文化的传播,葡萄酒新世界与旧世界秩序的建立,新疆葡萄酒文化发展历史,近几十年新疆葡萄规模化发展状况。

我更在意新疆葡萄酒的前世今生。依据馆中所展示的内容梗概,大致捋顺了我国葡萄酒的发展轨迹。
依据目前的考古发现推测,葡萄种植和葡萄酿酒,八千多年前出现在高加索地区,包括里海至黑海之间的闪族人,之后是古波斯、再到古埃及人和腓尼基人,继之是古希腊、罗马。而新疆的葡萄种植和酿酒,源于中亚,最早可追溯到大约三千年前。在2003年新疆鄯善县洋海墓葬发现葡萄藤,长15厘米,宽2.3厘米,其年代被确定为公元前10—8世纪的西周时期,距今2500年。这是我国境内迄今发现的最早的葡萄藤,也是吐鲁番地区种植葡萄的最早实物见证。

《史记·大宛列传》记载了当时西域酿造和饮用葡萄酒盛况。“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馀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古西域三十六国,我国古籍所记载的葡萄酿酒,大都在今天中国境外的西域地区(中亚),那时,这一区域种植葡萄已经相当普遍了。
张骞出使西域,为葡萄酒东传拉开了序幕。“汉使取其实来,於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观旁尽种蒲萄、苜蓿极望。”(《史记·大宛列传》)因葡萄原料生产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当时葡萄种植及其酿酒技术,并没有在东部地区大面积推广,大概仅限于皇家园林种植。东汉末,秦州、陇西、敦煌一带,开始流行种植葡萄了。(见郭仲产《秦州记》《本草经》)
到魏晋南北朝,葡萄种植向河北、东南推进,上流社会在宴饮时常以喝上葡萄酒为荣。魏文帝曹丕尤好葡萄酒。他在《诏群医》里,极力赞赏葡萄的美妙。
唐代,唐太宗从高昌引进马乳葡萄及酿酒方法,长安街头也出现了大量胡姬酒肆。只要你有兴趣,翻一翻唐人的诗篇中,涉及葡萄酒话题就不少。
北宋,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南京应天府等附近地区都种植葡萄,扬州、黄州、和州等地不但种植葡萄,还酿酒。南宋,江南的葡萄种植已很普遍;西南地区梓州路、渠州路所酿的葡萄酒颇为出名。宋代是葡萄酒渐渐平民化的时期。
元代,葡萄酒业和葡萄酒文化进入鼎盛期。政府允许民间自酿葡萄酒,并给予免税减税支持。政府还在南京、太原开辟官方葡萄园。在工艺方面,加入酒曲发酵技术,加上贡路畅通,全世界的葡萄酒可以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明代,因为白酒、黄酒发展迅速,葡萄酒业逐渐衰弱。到了清代,葡萄酒业落败而终结。

近60年来,新疆葡萄酒发展轨迹如次。
1959年,库尔勒建第一家酿造工厂,年产500吨。1976年,新疆第一家葡萄酒厂——鄯善葡萄酒厂落成,年产量10吨;1996年,该厂重组为楼兰酒业有限公司。
1982年,轻工部在全国选址种植欧洲引进的葡萄苗,鄯善作为中国葡萄种植母本园之一,用地500亩。现拥有世界名优葡萄二十多个品种。
1985年,日本人和石河子的农科中心合作,开始对石河子、玛纳斯一带进行气候、土壤的考查。
1988年,新疆开始了规模化酿酒葡萄种植。

1997年,中信国安葡萄酒业建设天池葡萄园、玛河葡萄园、屯河葡萄园、伊犁河谷葡萄园等四个小产区生态葡萄园。
1998年,新天酒业和西域酒厂落成。
2000年,新疆四大种植酿造产区雏形形成。天山北麓、焉耆、伊犁河谷、吐鲁番均拥有代表性的种植品种和酿酒企业。2018年,葡萄种植面积达220万亩。

2000年,中信国安酒业与中国农业大学进行科研项目合作,经段长青教授及其团队的技术指导下,发展出科学的剪枝与培形工艺。
2017年,玛纳斯小产区正式被中酒协会认证授予“中国首家酿酒葡萄小产区”。
2018年,新疆产区葡萄酒分别在2018Decanter世界葡萄酒大奖赛获4个金奖,在2018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奖赛,获 2枚大金奖、5枚金奖。
2019年11月,北京食品真实性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年会发布2018年度天山北麓生态产区的玛纳斯小产区食品质量安全白皮书,这是中国葡萄酒行业第一家。

作者言
步履丈量天地,文图聊寄性灵。
欢迎关注,谢谢赏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