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中国酒业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五次(扩大)会议暨中国酒业协会成立30周年在山东泰安隆重召开。会上,中国酒业协会对2022年产业运行情况和2023年的产业趋势做了报告。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表示,2022年中国酒业面对经济下行、疫情反复、消费场景缺失等诸多不利因素,迎难而上,保持总体运行平稳;2023年酒类产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度变化,产业结构将进一步集中,市场宽度竞争进一步加剧,但高质量现代化发展仍然是中国酒业的主旋律。
2022年产业数据显示
白酒、啤酒“双增”
黄酒、葡萄酒“双降”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全国酿酒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酿酒总产量5427.5万千升,同比增长0.8%,累计完成产品销售收入9509亿元,同比增长9.1%;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491.5亿元,同比增长27.4%。
相比2019年,白酒产业2022年的销售收入累计增长5%,利润增长71%,白酒产业依然保持着中国酒业顶梁柱的作用。
但是,白酒行业长期积累的内部和外部矛盾已近临界点,虽然经济指标保持增长,但面临着从宏观政策到消费市场多方面因素的叠加冲击。
未来,白酒在产能上要盘活存量产能,提升优质产能淘汰低效产能;疫情三年,渠道上扩容快速,但新渠道消化能力不强,渠道竞争骤然升温,消化库存是2023年的首要任务。无论未来酒业格局如何变化,白酒高质量发展仍然是主旋律。
啤酒行业能取得优异成绩,得益于特色啤酒多元化风格为产品创新的指引,以及深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持续完善中高端产品的布局的同时,加强产品渠道体系创新,迎来市场高端化转型的新局面。
除受疫情影响外,葡萄酒产业还面临酿酒葡萄基地建设历史欠账多,税负过重,以及营销中过度解读葡萄酒的舶来文化属性等问题,导致在消费普及中遇到瓶颈,需系统性建设中国风土、中国文化、中国品质。
虽然在高端产品销售、电商渠道、非成熟市场销售和外贸出口等四个指标上黄酒产业较2021年快速增加,但总体价格偏低、产品价值与价格不对称、地域消费局限等问题困扰产业发展。
此外,2022年露酒产业实现销售收入、利润分别为262亿元和43亿元,同比增长均超过黄酒和葡萄酒,成为中国的第三大酒种;果酒产业实现销售收入约80亿元。
2023年产业缓增长、理性增长
需把握发展的12大趋势
在向名酒品牌集中、行业分化加剧、产业结构集中的大背景下,2023年酒类产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度变化,产能优化、品质升级、科技创新、文化引领、消费体验、服务提升已经成为酒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
2023年,中国酒业将呈现出产业缓增长、理性增长的主要特征,可从以下12个产业发展趋势得出分析。
高端市场持续扩容。70年来,名酒成为中国酒业发展的利器,在产业向优势产区、名酒品牌集中的趋势下,品牌和市场占有率的进一步提升,势必加速“马太效应”的分化,进一步压缩区域品牌市场,高端化布局大势所趋。
产业政策利好。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层面对酒类产业政策的利好。例如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四川省发布《四川省关于印发推动四川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等,为酒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文化价值创新提高。《中国酒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中提到,随着酒类消费需求越来越趋向多元化、个性化,酒类产业更加注重酒类文化属性和品牌形象,文化正在成为中国酒业发展的新动能。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提出了实施文化+核心战略,科创+文创的酒类新赛道也从小众走向大众,成为文化价值创新的方向。
产区价值不断绽放。中国酒业已经进入产区竞争的高纬度,在产业分化不断加剧、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品牌竞争不断加快的多重变局下,产区建设代表了产业高质量发展,美酒特色产区的价值进一步释放。
创新是发展的驱动力。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永恒动力。随着机器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智能化技术与产业相融合。
坚持品质至上。品质是中国酒业发展的根本。2022年6月1日,修订后的《白酒工业术语》、《饮料酒术语和分类》正式实施,也标志着中国酒业以品质为导向,以品牌为基础的全面规范时代的到来。
优质产能扩充。中国酒业进入了“不缺酒,缺好酒”的时代,在产能过剩的现状下,优质产能会成为名酒企业可持续增长的关键,优质产能扩建进一步成为名酒企业战略核心。
双碳战略落地。产业技术创新导向是坚持自然生态与酿造微生态的双导向,绿色发展、生态发展已经成为产业永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双碳战略将是酒业发展的核心战略。
市场消费发生变革。随着中国酒业向高质量发展,酒类消费市场也呈现品牌营销、数字营销、内容营销、体验营销、文化营销、跨界营销等新的特点,新零售、新消费、新服务也在加快重塑消费者行为和需求。
缓解人才“赤字”。人才兴则产业兴。无论是酿酒还是品牌营销,酒业各个产业链环节都需要更多高质量人才的支撑,但产业长期存在人才赤字。
国际进程提速。今年两会期间,推动中国白酒国际标准的呼声强烈,纷纷要求加快中国白酒申遗,从多维度推动中国白酒文化在世界范围广泛传播,加速白酒“出海”。
品类多元求变。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品质、健康、个性和时尚化,为进一步满足消费需求,酒业要创新酿造技艺、创新品质表达、创新饮酒文化、创新美酒技艺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促进中国酒业品类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
宋书玉表示:“2023年,是一个中国酒业新周期的转折之年、分化之年,知长明辩者赢,守正创新者进,只有把过去熟悉的重做一遍,把基础的工作再来一遍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洗礼,才能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