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称“Decanter醇鉴”,
关注英国葡萄酒杂志Decanter官方微信号
图片版权:Pixabay
春寒料峭中,如果最近比起酒杯,你手捧咖啡杯的时间更长一些,那么我这里有本书,正好陪你度过这咖啡因唱主旋律的日子。
这本书叫做《咖啡和葡萄酒:比较两个世界(Coffee and Wine: Two Worlds Compared)》,作者是Morten Scholer,是位家住瑞士的丹麦人,曾在联合国做过咖啡顾问。
这恐怕是我读过的各方面书籍中,信息量最大最充实的一本。就算你对咖啡毫不感兴趣,依然能够从这本书中找到大量难能可贵的数据。Scholer所作的调查之详尽,令人叹服,就让我给大家透露一二吧。
要同时撰写两个主题,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好像一张照片有两个焦点,会让人不知该瞩目哪里。
不过Scholer更多是在记录信息,并没有试图表达某种观点,所以他并不需要论文般的架构。
他就像剥开一颗咖啡浆果(或者像把红葡萄浸皮)一般,直指两个主题的核心,萃取最关键的信息。他用不同颜色区分每个主题相关的段落,你可以很容易地区分它们。
那么,把咖啡和葡萄酒相比,是否能够为两个行业提供新的体悟呢?并不能。但是比较和对照本身,就是十分耐人寻味的。
两种饮料显然是非常不同的。咖啡是一种提神醒脑的饮料,苦味和烘烤味是它魅力的核心,制作的关键在“烤”和“炭化”。
与之相比,葡萄酒是一种令人放松,或转换心情的饮料,制作的关键在于将糖分发酵为酒精(以及二氧化碳)的过程。
两者不仅香氛和风味大相径庭,饮用后的效果也是大不相同的。
图片版权:Pixabay
从历史的观点来看,葡萄酒比咖啡诞生的时日更久。在某种意义上,咖啡可能应当效仿葡萄酒的模式,才能呈现出它的光彩。
Scholer指出,咖啡(coffee)这个词可能最早来自阿拉伯语词“qahwah”,而它的字面意义是“类似葡萄酒的饮料”或者“来自豆子的酒”。
咖啡的历史可追溯回1000年以前;而我们已经知道,早在8000年前的格鲁吉亚,人们就开始制造并饮用纯粹的葡萄酒了。而在中国,葡萄酒作为饮料的成分之一,历史更加悠久。(有研究显示,人类饮用茶的最早痕迹可追溯回2150年前。所以比起葡萄酒,茶的诞生更晚一些,但是比咖啡更早)。
读完信息量爆表的300页,我从Scholer详尽到近乎疯狂的研究(他是个制表狂魔)中,采撷了一些个人觉得最有趣的部分:
世界上用于制作咖啡的农业用地有将近1100万亩,而酿酒葡萄仅仅有470万亩。大部分咖啡豆来自拉丁美洲(69%),大部分酿酒葡萄来自欧洲(65%)。
咖啡是一份非洲赠与世界的礼物:小果咖啡(Coffea arabia)是埃塞俄比亚土生土长的品种,中果咖啡(Coffea canephora,用于制造罗布斯塔咖啡豆)则来自中非和西非。葡萄酒呢,则应该说是高加索,安纳托利亚和近东对世界的馈赠。
咖啡树所需的生长空间比葡萄藤更大,但是葡萄采收的果实总重量比采收后的咖啡豆高得多(全世界每年采收3600万吨葡萄用于酿酒,却只能采下900万吨咖啡生豆)。
此外,咖啡生产带来的废料也比葡萄酒更多。成品咖啡“豆”(其实是种子),只有浆果15%到20%的重量;冲泡过后,其中只有20%会真正进入咖啡中。对比一下,葡萄有70%的重量能转化成葡萄酒。
咖啡制作的过程,比温柔的葡萄发酵过程更加“暴力”一些。咖啡浆果的果皮、果肉和粘液都必须去除,取出种子,烘干静止,就成为了“生豆(green beans)”。和酿酒葡萄不同,咖啡生豆可以长久储存(如果需要,可以存储好几年)。
图片版权:Pixabay
工人会对生豆进行调配,然后进入烘烤的步骤。咖啡豆需要200˚C到240˚C的问题,从而令糖焦化,诱发美拉德反应(Maillard reaction,一种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遇热后发生的一系列复杂反应。许多烹饪步骤,比如烘烤肉食和面包时,都会发生美拉德反应)。
根据成品形式的不同,许多都需要经过高温高压的处理,速溶咖啡和浓缩咖啡(espresso)就是如此。
意式咖啡机Nespresso的压力系统,是香槟瓶中压力的三倍(19个大气压,香槟瓶中只有6个大气压)。
图片版权:Pixabay
Scholer对于葡萄酒以及咖啡制造过程中的化学知识了如指掌。比如说这张表——“28种提高葡萄酒品质的手法”——对于葡萄酒学生而言,就非常有帮助。他还对反渗透过滤系统(reverse osmosis)以及旋转锥真空干燥机进行了详尽的解释。
读完他的化学分析,我们会了解到葡萄酒的酸度确实比咖啡更高,红葡萄酒中含有的多酚比咖啡更多。咖啡(特别是罗布斯塔)比葡萄酒更苦得多,并且因为饮用温度更高,分子扩散更活跃,而比葡萄酒香气更浓郁(如果有人端着一杯热咖啡走进葡萄酒品鉴室,肯定会被马上赶出去)。
咖啡因(以及酒精)相关的许多复杂问题,他也有涉及——比如“去咖啡因”是怎么做到的。还有,你知道测量葡萄酒中所含酒精度的十种方法吗?我就不知道——但是Scholer把它们都列入了一张简洁的表格里。
咖啡行业的结构,和葡萄酒行业差异极大。葡萄酒酿造商数量众多而且非常零散,这既令人钦佩,也令行业更加稳定。比如说,即使是世界上最大规模葡萄酒公司,也没有占据超过3%的全球市场。
但是在咖啡行业,两个超级巨擎(雀巢和JAB)各自拥有咖啡行业20%*的份额。而仅星巴克一家,就拥有全球4%的咖啡销售额(相比之下,葡萄酒行业最大的公司嘉露Gallo仅占有全球2.8%的份额)。对于一些咖啡生产国,咖啡出口带来的收入占据整个国家出口产值极大的比例——埃塞俄比亚是25%,卢旺达是50%,这是十分危险的。而葡萄酒仅仅占据法国2017年出口产值的2%。
*文中数据皆采集于首次发稿时(2019年1月)
Scholer告诉我们,一杯咖啡带来的碳排放量(60g)仅仅是一杯葡萄酒(240g)的四分之一。天哪。(我们真该为致力于减少碳排放、甚至试图捕捉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酒庄叫好)
Scholer还解释了为何在飞机上很难泡出一杯美味的咖啡。一杯好咖啡,需要非常热的水或者蒸汽才能泡成——但是在飞机上,水到了92摄氏度就沸腾了(相当于海拔2400米的气压。而如果有人想在喜玛拉雅峰8848米的高度烧水煮咖啡,72摄氏度就可以让水沸腾)。
一旦水开始沸腾,温度就不会再升高了。而且在泡开咖啡之前,这个温度还会往下掉。飞机里干燥低压的环境,也会让所有食物和饮料那些细腻的香气、风味不复存在。所以,葡萄酒喝起来有些乏味,也就可以理解了。
(作者:Andrew Jefford,编译:Sylvia Wu/吴嘉溦)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别忘了点击“在看” 。
可以让更多新文章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中哟~
ღ( ´・ᴗ・` )比心
✎更多文章
✎如何查询更多文章?
点击右上角“···”
点击“全部信息”进入“历史消息”
在上方“搜索栏”中输入关键词,
如“橡木桶”,
便可查询浏览相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