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成年人来说,酒似乎是不可或缺的,上班应酬需要喝酒,朋友聚会需要喝酒,家庭团聚包括平时的娱乐休闲也需要有酒,似乎只有带有酒的生活才可以色彩斑斓,而这也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酒文化。
自古以来,白酒就是中国老百姓款待亲朋好友的必备佳品,有人说酒是粮食精,小酌怡情,也有人说,酒是穿肠毒药,喝了伤身。那么,喝酒到底对身体有啥影响?
吃晚饭时,长期喝点“白酒”的人,最后身体都怎么样了?
一般来讲,白酒是由粮食发酵而成,大部分都是水分,剩下的是乙醇以及少量的酸类物质、乙醛、脂质物质组合而成,富含的微量成分比较多,其中酯类成分主要提供香型和柔顺的口感,而杂醇类、酸类和醛类物质,则会造成生涩辛辣苦的口感。
睡眠受到影响
少量饮用一些酒,可以起到一定的压力舒缓效果,改善夜间的睡眠质量,但如果长时间饮用酒精,或者一次性喝过多的酒,大脑在酒精的侵害影响下,会导致神经分泌出现变化。
导致大脑变得异常亢奋,同时多巴胺释放增加,造成自身长时间出现紧张表现,不能有效控制心态,睡眠会不可避免出现下降的情况,并且影响深度睡眠状态的保持。
对人的身体健康来讲,睡眠是十分关键的一步,一个人长时间受到失眠多梦困扰,会导致自身的精力、体力恢复方面无法有效进行,次日起床后变得无精打采,降低生活中的各方面效率,看着毫无精气神。
诱发肝脏疾病
长期喝酒的话会肝脏带来影响,因为喝酒时摄入的酒精在身体之后,大部分需要通过肝脏来进行代谢。
而大量的乙醛乙醚堆积在肝脏中,也使得肝脏在代谢过程中造成压力负担,同时也影响着肝脏的正常功能,长期以往诱发酒精肝,脂肪肝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如果患上肝病后,不加以控制,还会诱发肝癌的到来。
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概率
临床上高发性的心脑血管疾病和脑部疾病的患病机制,是由于脑部系统接收的稀释性有氧血液长期受阻,造成的器官衰弱或者器官老化引起的病理性疾病。
临床上的心脑血管专家和心内科的医生指出,心血管疾病成为老年人健康的杀手之一,酒精带给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性威胁,主要来源于乙醇和乙醚,随着新陈代谢激素水平的转化功能和血液的运输机制到达机体的组织器官,运输大量的肾上腺激素和多种氧化水平来抑制血液的运输,从而诱发的血压升、心率加快等多种病理性疾病。
增加痴呆概率
长期的大量饮酒会导致精神麻痹,那么长时间的精神麻痹,将会导致人的状态意识受到影响。
除此之外,身体内的酒精也是需要一个长期而缓慢的代谢过程,不仅会经过肝脏代谢,还会在大脑中的血液中转一遭,日积月累将会影响到神经递质。
当意识障碍受到威胁时,将会影响到神经系统的输出,严重时还会出现阿尔兹海默症的发生。
伤害胰腺
长期饮酒有可能会诱发胰腺炎,多是因为酒精能够刺激胃酸分泌,导致胃黏膜损伤及十二指肠呈酸性环境当中,有可能会使胰液分泌增多,破坏胰腺导管开口,导致胰腺水肿,使胰液聚积,引起胰腺炎症。
另外,长时间的喝酒还有可能会导致胰腺出现纤维化,形成慢性炎症持续存在,长期喝酒除了会诱发胰腺炎症外,还有可能会对肝脏、肾脏、心脑血管造成影响。
怎样降低饮酒对身体的伤害
酒前杯:一种苏子混合酸奶
酸奶能减轻饮酒对胃黏膜的损害,延缓酒精的吸收。苏子油中的-亚麻酸与酸奶中的蛋白质结合,形成一种“水溶性脂蛋白”,能帮助人体清除血管垃圾,加速脂肪在肝脏内运输和排出,降低血脂,调节脂肪代谢,减轻肝脏压力,预防脂肪肝。
不宜快速的饮酒
饮酒一定要掌握好饮酒速度和量,了解自己的能喝到那步程度,不要盲目拼酒,快速的饮酒。
肝脏解酒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如果你快速饮酒,肝脏转化不及时的情况下,就会被肝脏吸收进血液,长久下去,会形成各类肝炎,胃病,对身体造成损害。
饮酒中
在喝酒的同时吃饭。补充足量的碳水化合物,可以减少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饮酒同时吃些蔬菜,也可减轻肝脏负担。
醋拌凉菜以及水果都是很好的选择,它们既可起中和作用,水果中的糖分又能加速酒精在体内燃烧,同时补充的维生素C、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等重要的抗氧化剂,也可减轻酒精对肝脏的毒害。
饮酒后:多喝水
喝酒的时候要做到小口慢喝。还要多喝水,加速酒精从尿液中排出,减少酒精对肝脏的负担。
喝酒后吃什么食物好
糖水、蜂蜜水:饮酒后可喝糖水、蜂蜜水,帮助酒精分解,从而降低体内酒精浓度,帮助解酒,这些糖分还可帮助饮酒者补充体内能量,缓解不适感。
小米粥:在喝酒之后有可能会导致酒精刺激消化系统黏膜,还会伴随着腹部有疼痛感,可以适当喝一些小米粥来缓解,能达到温补胃肠作用。
葡萄:吃一些葡萄,葡萄中含有酒石酸成分,可以与酒中的乙醇发生作用,可以起到降低体内乙醇浓度的效果。
香蕉:喝酒之后觉得难受的话,可以适当吃些香蕉,因为吃它可以让血糖浓度增加,从而让血液中的酒精比例降低,起到解酒的效果。而且吃些香蕉,还能够缓解饮酒过度后产生的心悸问题。
海带和紫菜
海带和紫菜等含钾量高的食物,饮酒过量会导致钾流失,酒精也进入脑血屏障影响中枢神经系统, 进而引起神经性头痛,补充钾元素有利于缓解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