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是一种古老的饮料,虽然现代科学证明,饮酒量不论多少都无益。但从古到今,老百姓都是趋之若鹜,每逢佳节喜事,必须饮点酒,助助兴。中国人尤喜欢白酒,如果说到酒,就不得不提下全国评酒会,第一届全国评酒会于1952年9月,在首都北京召开。
在这次空前但并不绝后的国家级评酒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评酒专家和学者对参与正赛的白酒、黄酒、葡萄酒和果露酒共103种酒类产品进行了严格的筛选和品评,最终评选出了8款全国名酒,其中白酒独占四席,黄酒一种,葡萄酒类三种(或葡萄酒2种、果露酒1种)。其中白酒四种,山西杏花村汾酒、贵州茅台酒、泸州大曲酒和陕西西凤酒这四种酒,史称“四大名酒”,但是因为当时条件限制,宣传力度不够,很多出色的酒品并没有参与比赛,但是它却拉开了评酒的序幕,因为没有商业化,全国评酒会得到老百姓的认同,为后面的四届全国评酒会开了个好头。
白酒4种:
贵州茅台酒(55度),国营茅台酒厂。
山西汾酒(65度),又名杏花村汾酒,国营杏花村酒厂。
泸州大曲酒(65度),国营泸州酒厂。
陕西西凤酒(65度),陕西省专卖事业公司。
黄酒1种:
绍兴酒(14度),浙江省专卖事业公司。
葡萄酒、果露酒3种:
红玫瑰葡萄酒(18度),山东烟台张裕酿酒厂;
味美思酒(18度),山东烟台张裕酿酒厂;
金奖白兰地酒(40度),山东烟台张裕酿酒厂。
当时全国都处于百废俱兴,很多好酒没有上台的机会,尤其是五粮液由于自身问题未参加,哪怕当时的销冠汾酒,产能也仅仅只有200吨,因此没有几款酒可以做到在全国有售,最终只有19个品牌参与了此届评选。
全国评酒会第一届四条标准为:品德优良,酿造方法独特,在市场上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历史悠久且在全国有售。只说这第四条,再1952年那个时代背景下,把绝大多数白酒品牌都挡在了门外,很多地方好酒走的并不远,产能比较有限。
第一届评酒会具有极强的历史局限性和狭隘性,缺少规范和标准,条件比较差,评选基本是根据市场销售+化验指标来选的,缺乏口感尝评环节。也就是说产品并不是靠基本的色、香、味获胜,更多是当时粮食短缺的历史条件下,谁产能多卖得多,就能收获幸运。
总之,尽管近70年的光景飞逝,但1952年第一届评酒会对现今白酒市场的影响依旧强烈,当年的四大名酒依旧在各自领域炙手可热,清香型白酒界中,汾酒稳坐第一把交椅;酱香型白酒领域,茅台可谓一枝独秀,郎酒虽然实力逼近茅台,但奈何品牌价值相差甚远;浓香型白酒虽然百花齐放,但泸州依旧牢牢占据一线梯队四大天王之位;西凤虽然已经被其它香型圈禁陕西,但凤香魁首之名绝无人敢觊觎,并且历史地位在业界备受公认。
因此,我们说1952年的第一届评酒会,虽然有可能存在时代的滞后性,也可能会有技术和条件等不成熟的缺陷,但绝对可以称之为中国现代白酒文化形成史中开天辟地的里程碑,可谓是:百废待兴时,佳酿千万家,饮者叹其美,一品定江山。
免责声明:*本账号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享有,如有侵权,联系即删。
审核:徐利、赵文德
发布:韦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