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白酒“出海”成两会热议,出口壁垒该如何打破?

作者:本站编辑      2023-03-10 00:51:31     42

本次全国两会,多位酒业人大代表纷纷建言献策,对于白酒出口也提出了多项倡导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五粮液集团(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曾从钦带来的建议中,包括“关于支持中国白酒扩大出口的建议”。全国人大代表、洋河股份董事长张联东也表示“在中国白酒进入新周期的大时代,如何重塑白酒行业新价值,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积极面对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舍得酒业酒体中心设计员陈柏蓉在会上提出《关于“推动中国白酒国际标准制订,支持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建议》。

在这些酒企人大代表的建言中,透露出白酒行业发展新风向,更是企业对行业的思考。那么白酒国际化风向究竟如何?酒企“出海”又该做些什么呢?

1


白酒“出国”困难重重

中国白酒是与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齐名的“世界四大蒸馏酒”之一,但在国际市场,欧美烈酒抢占了大部分市场份额,而中国白酒国际化进展缓慢,国际市场份额较小。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白酒商品累计出口白酒数量1.64万千升,仅占当年国内白酒产量0.24%。

白酒“出海”计划其实早已动身,国内头部酒企并未放弃海外市场这块“大蛋糕”。但从数据看来,成果并不理想。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16-2021年,我国白酒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体量也较小。2021年,我国白酒出口量为1.602万千升,同比增长12.84%;出口金额为36.44亿元,同比增长22.79%。2022年1-10月,我国白酒出口量和出口金额分别为1.37万千升和5.85亿美元,分别占当年中国白酒总产量的0.22%、0.6%,不足行业1%。这个数据,相较于进口的葡萄酒、威士忌的份额来看确实“弱不禁风”。


在饮酒习惯上看,对于有着饮用烈酒习惯的国家,购买时会以适口性为先。而对于没有饮用习惯的国家,最好的饮用方法就是餐酒搭配来削弱白酒入口的辛辣感,而西餐和中餐都有各自独特的文化背景和饮食传统,这也决定了它们与酒类之间的关系并不简单。

在出口政策上看,由于中国在加入WTO时,将酒类列为普通消费品,而其他国家将酒类列为特殊商品,致使中国酒类进入其他国家壁垒重重,但海外酒类进入中国却容易得多。这就造成了中国酒类产品在海外上市艰难,但海外酒类在中国却"如鱼得水"的现象。当然,针对政策方面,我国也在积极推动政策,助力白酒出口发展。

在文化宣传上看,中国白酒是中华文化中最具代表的“社交符号”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东西方文化差异较大的情况下,讲好白酒故事,说好品牌文化就形成了一层很难逾越的文化壁垒。反观洋酒进入中国市场,更多的是在宣扬他们的文化,并把这些酒类的消费逐步转化成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将饮酒看作是个人生活态度的表达方式之一。


2


白酒“出海”动作频频

自2015年以来,茅台一直以“文化茅台”为核心内涵,并相继在香港、德国、意大利等主要国家和地区开展品牌推介活动,携手海外经销商开展文化推广活动,基本覆盖了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等全球主要大洲。除此,茅台还积极开拓各地市场渠道,与卡慕酒业等当地知名酒企开展合作,推出系列产品,掀起了不小的风波。

2017年,五粮液加快进军海外市场步伐,成功在产品概念、酒体设计、品质表达以及品牌传播上与国际接轨;并且大力响应国家“一带一路”计划,完成了全球市场渠道布局。此外五粮液还牵头成立了“国际名酒联盟”,积极构建全球营销体系,加快建设欧洲、亚太、美洲三大国际营销中心,与成员酒企共同推动新时代下中国酒业竞合发展、全球酒业共同发展。


近年来,洋河持续推动公司品牌建设接轨国际化,频频亮相G20杭州峰会、世界互联网大会、“一带一路”峰会、“读懂中国”国际会议、比什凯克上合峰会等。

纵观中国白酒品牌的“出海姿势”,可谓是千姿百态,各大酒企在国际上的破局路径,为中国白酒国际化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在积极推动“中国白酒国际化”这一目标的实现。

3


机遇多多 抱团更暖

对于中国白酒未来如何“出海”,酒业人大代表们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在曾从钦看来,针对性解决影响中国白酒扩大出口的“标准偏差、文化反差、政策落差、贸易逆差”问题,有助于以规则相联促进市场相通、产业相融、创新相促,有助于提升中国白酒国际竞争力,有助于促进中国白酒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在更高开放的水平上形成良性循环,更好地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曾从钦指出,当前中国白酒国际化主要存在贸易逆差大、贸易壁垒高、关税负担重、政策工具少四个问题。对此,他提出如下建议:

五粮液集团(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曾从钦

一是建议加快构建适应国际贸易的白酒标准体系,支持五粮液等龙头企业牵头,加快制定与国际接轨、完整规范的中国白酒国际标准,让中国白酒拥有符合国际贸易的“身份证”,使中国白酒在国际上与同类产品展开公平竞争。
二是建议针对国内外烈性酒管理的政策法律差别,积极开展有关贸易谈判,推动破解白酒贸易条件和关税壁垒,争取在贸易条件评定、税收等方面受到公平待遇,进一步降低中国白酒的出口成本,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三是建议建立中国白酒对外推广的联动机制,整合国际贸易信息资源,理顺中国白酒国际化的政策保障和法规支撑;进一步加大对外推广力度,支持建立中国白酒海外展示中心,支持中国白酒企业海外参展。
同时,张联东认为,中国白酒国际化,本质上是文化引领、价值先行、品牌为上。既要“融入局”,组织国内名优酒企组团出海;又要“走出去”,打造全球可感知和认同的“价值体系”;还要“请进来”,要打造世界级酿造酒产区,以产区作为世界级名酒高品质和高价值的表达方式。
“中国白酒国际化,不是简单的市场开拓和销售占有,更多是品牌的生根发芽和文化赋能;不仅仅是把中国白酒的饮用潮流,打造得像中国品牌国际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一样,势不可挡,更重要的是以国际化的格局和全球化的视野,演绎好中国文化‘传承者、代表者、传播者、践行者’的角色。”张联东说到。
张联东建议,一是组织国内名优酒企组团出海;二是积极参加国际名酒品牌展会;三是支持中国白酒酿造技艺申遗;四是鼓励构建国际白酒标准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洋河股份董事长张联东

总结来说,白酒出海有这几个方面要走:
从政策方面来看,对于白酒出口,头部酒企应联合树立标准化,全面完善海外市场的布局,尽快接轨国际贸易市场;在税收、法律等层面国家应积极谈判破除贸易壁垒,为国际市场公平竞争铺好平台。
从渠道方面来看,优质企业组团出海,打造“人货场”消费场景化营销。除了嫁接餐饮渠道,中国白酒还可以走进更多海外的酒类消费场所渠道,积极参加国际名酒品牌会展,让中国白酒走进国际视野当中。
从文化方面来看,积极进行品牌生根和文化赋能。对于白酒来说,东方文化的宣扬和塑造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让中国文化、酒文化来征服国外消费者,使他们对神秘的中华文化通过白酒这一载体来进行感受和理解,进而影响他们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潮流方向。
中国白酒是中华文化中最具代表的“社交符号”之一。当前,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深入人心,中华传统文化也成为中外沟通与交流的纽带,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认同。
在过去几年的疫情影响下,白酒“出海”进程一度停滞不前,但在政策影响下,消费市场复苏将带动白酒市场快速前行。随着国内市场的日趋饱和,国际化已经成为白酒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选择。头部名酒品牌纷纷加速品牌全球化运作,不难预测,海外市场未来也将成为白酒的主战场之一,中国白酒走向世界是必然趋势,“国际化”是必由之路。

欢迎关注酒业实战局

部分插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我们将及时删除

转载授权请加微信l686993

酒业营销实战咨询请联系13733851595

酒业实战局官方服务微信(请识别下方二维码)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