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么,是不是在招待客人时真的只有喝酒才能表达盛情呢?我们可以肯定地说:“非也!”从健康的角度来说,饮酒非但无甚好处,甚至可能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

这种说法正确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酒在进入人体之后,其中20%经过胃吸收,其余的由小肠吸收。饮酒后2~5分钟,其中大部分的乙醇就会经过吸收进入血管,随着血液进入肝脏代谢,只有一小部分会随着呼吸和尿液排出。
肝脏是酒最主要的代谢器官,肝中的乙醇脱氢酶会与乙醇反应,把其转化为乙醛。乙醛又被乙醛脱氢酶转化为乙酸,随后肝脏中的肝药酶会把乙酸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
在这过程中产生的乙醛,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研究机构公布了致癌物质清单,其中饮酒摄入的乙醛被列为一类致癌物。
酒在进入人体的过程中,会对食管、胃、肠道等造成刺激,破坏它们的黏膜组织,引起病变。代谢过程中也会对肝脏造成刺激,破坏其中的细胞等组织,诱发肝脏疾病。
乙醇还会进入随着血液进入大脑。有研究表明,乙醇会导致人的脑细胞死亡,长期饮酒会使记忆力降低。
看到这里有人会问:“安全的饮酒量是多少?”
其实,并没有安全的饮酒量这一说,只要是饮酒,都会或多或少地对人体造成伤害。
《柳叶刀杂志》就曾经公布过一项研究结果,经过对世界范围内饮酒引起疾病的情况进行研究,得出了一个结论:最安全的饮酒量是0,既不饮酒。
不论喝了多少酒,只要摄入了酒精,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只有不喝酒,才可以完全避免酒精对人体造成伤害,保证自身的健康。

虽然知道饮酒对身体有害,但是有些人出于工作的需要,不得不去饮酒。出现这样的情况时,就要尽量减少酒对身体造成伤害。
首先就是要控制饮酒量。过量饮酒时,会对人体造成很多的伤害,例如:摄入的酒精过多,会导致肝脏的代谢功能紊乱,影响正常的酒精代谢;
饮酒量过多,可能会导致酒精中毒,抑制人体中的呼吸循环中枢,使呼吸道的肌肉松弛堵塞气管,造成呼吸暂停;过量饮酒还会引起胰腺炎,如果发病较为急骤,也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等等。
酒的种类很多,选择“正确”的酒可以降低对人体的危害。喝酒时要选择酒精度数低的酒,酒精度数就是其中酒精的含量。酒精度数较低时,其中的酒精含量也会较少,饮用后对人体的伤害也就更小。
不可以空腹喝酒。空腹喝酒时,酒精进入胃中没有食物进行缓冲,会直接接触胃黏膜,对其造成伤害,可能会引发胃部疾病。不仅不能空腹喝酒,饮酒时的配菜也有讲究。
酒精在代谢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酶和维生素,所以饮酒时推荐多吃一些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例如蛋类、瘦肉、新鲜蔬菜等等。
另外,饮酒时不可以吃腊肉、熏肉、咸鱼等腌制、熏制的食物,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的亚硝胺物质,如果长时间饮酒和吃这类食物,其中的亚硝胺就会和酒中的乙醇在体内反应生成一种伤害消化道黏膜的物质,该物质具有致癌性,可增加人们患上胃癌和食管癌的风险。

饮酒后,可以饮用适量的淡盐水。酒精会引起人体细胞渗透压的失衡,导致细胞中的水析出,从体表蒸发。适量的淡盐水补充人体失去的水分,同时还可以纠正电解质平衡。
酒后补充水分还可以稀释身体中的酒精,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加速酒精的排出,使人体更快地恢复正常。
饮酒后口渴时可以食用一些水果,补充水分的同时,还可以补充代谢酒精消耗的维生素,水果中的糖分还可以中和身体酸性,促进酒精的代谢,减少对肝脏的损害。
如果由于某些原因避免不了喝酒,那么就要做到以上几点,尽量减少饮酒对身体带来的伤害。
提醒:三个年龄段,喝酒更伤身
有研究称,不同的年龄段,喝酒对于身体的伤害不一样。其中,有三个年龄段,喝酒最伤身。

这项研究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研究人员指出,人的一生中妊娠期(从受孕到出生)、青春期晚期(15-19岁)和老年期(65岁以上)对酒精比较敏感,喝酒给身体带来的伤害是最大的。
妊娠期胎儿的大脑神经元丰富,不断产生、迁移和分化,喝酒容易导致胎儿脑容量减少,造成胎儿酒精谱系障碍。
青春期属于生长发育期,大脑突触修剪和轴突髓鞘增多,大量饮酒会减少脑容量,使脑白质发育不良,同时导致认知功能缺陷。
老年期大脑不断萎缩,对酒精的敏感性增加,即使适量饮酒,也会增加老年痴呆的风险。
总而言之,喝酒并不养生,更不抗癌。白酒中虽然含有一定的活性物质,但是并不罕见,日常中常见的很多蔬菜、水果也含有活性物质。另外要记住:酒精没有安全剂量,即使少量饮酒,也会给身体带来不可逆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