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西证券最新报告指出,2025年国内玉米种植及加工领域可能迎来需求增长,主要推动因素包括:
1.全球供应偏紧:玉米与大豆的全球库存紧张,可能加剧国内原料采购压力;
2.燃料乙醇需求提振:原油价格上涨预期刺激生物燃料(如玉米乙醇)需求,间接拉动玉米深加工产业链。
一、全球供应紧张
从全球视角来看,玉米和大豆的库存形势不容乐观。
美国农业部9月发布的供需报告显示,全球玉米产量下调约125万吨,至12.186亿吨,期末库存预计为3.084亿吨,较上月下调 180 万吨。
而大豆方面,虽然美国以外地区的大豆产量有所上调,但整体供应格局依旧紧张。
全球大豆期末库存虽上调30万吨,至1.346亿吨,但增幅有限。
国内大豆高度依赖进口,玉米在饲料及工业加工等领域应用广泛,国际市场供应的紧张态势会直接传导至国内。
一方面,国内相关企业为获取足够的原料,不得不参与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这无疑将推高采购成本。
另一方面,国际供应不稳定可能导致企业寻求更多国内供应渠道,刺激国内玉米种植积极性。当企业预期国际玉米供应不足时,会提前与国内种植户签订收购协议或提高收购价格,鼓励农户扩大种植面积,从而推动国内玉米种植规模的扩大。
二、燃料乙醇需求提振
原油价格上涨预期对燃料乙醇需求有着显著的刺激作用。
当原油价格上升时,传统燃油成本增加,相比之下,以玉米为原料生产的燃料乙醇在价格上更具竞争力。
燃料乙醇需求的增长将直接拉动玉米深加工产业链。
在产业链上游,玉米作为生产燃料乙醇的主要原料,其需求量会大幅增加。
企业为保障生产,会加大对玉米的采购力度,从农户、粮食收购商等渠道大量收购玉米,推动玉米价格上升,进而刺激种植户增加种植面积。
在产业链中游,玉米深加工企业会迎来发展机遇,企业可能会加大对生产设备的投入,提高生产效率,以满足市场对燃料乙醇及其他玉米深加工产品的需求。
2025 年国内玉米种植及加工领域在全球供应偏紧和燃料乙醇需求提振的双重推动下,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在这一过程中,也面临着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原料供应不稳定等诸多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种植户共同应对,以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对企业的应对策略建议是:
在种植端优先布局高单产、抗逆性强的玉米品种以对冲气候风险;
在加工端,通过期货套保锁定远期原料成本,同时探索木薯、纤维素等非粮乙醇原料多元化。
#玉米 #国际市场 #食品
1.全球供应偏紧:玉米与大豆的全球库存紧张,可能加剧国内原料采购压力;
2.燃料乙醇需求提振:原油价格上涨预期刺激生物燃料(如玉米乙醇)需求,间接拉动玉米深加工产业链。
一、全球供应紧张
从全球视角来看,玉米和大豆的库存形势不容乐观。
美国农业部9月发布的供需报告显示,全球玉米产量下调约125万吨,至12.186亿吨,期末库存预计为3.084亿吨,较上月下调 180 万吨。
而大豆方面,虽然美国以外地区的大豆产量有所上调,但整体供应格局依旧紧张。
全球大豆期末库存虽上调30万吨,至1.346亿吨,但增幅有限。
国内大豆高度依赖进口,玉米在饲料及工业加工等领域应用广泛,国际市场供应的紧张态势会直接传导至国内。
一方面,国内相关企业为获取足够的原料,不得不参与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这无疑将推高采购成本。
另一方面,国际供应不稳定可能导致企业寻求更多国内供应渠道,刺激国内玉米种植积极性。当企业预期国际玉米供应不足时,会提前与国内种植户签订收购协议或提高收购价格,鼓励农户扩大种植面积,从而推动国内玉米种植规模的扩大。
二、燃料乙醇需求提振
原油价格上涨预期对燃料乙醇需求有着显著的刺激作用。
当原油价格上升时,传统燃油成本增加,相比之下,以玉米为原料生产的燃料乙醇在价格上更具竞争力。
燃料乙醇需求的增长将直接拉动玉米深加工产业链。
在产业链上游,玉米作为生产燃料乙醇的主要原料,其需求量会大幅增加。
企业为保障生产,会加大对玉米的采购力度,从农户、粮食收购商等渠道大量收购玉米,推动玉米价格上升,进而刺激种植户增加种植面积。
在产业链中游,玉米深加工企业会迎来发展机遇,企业可能会加大对生产设备的投入,提高生产效率,以满足市场对燃料乙醇及其他玉米深加工产品的需求。
2025 年国内玉米种植及加工领域在全球供应偏紧和燃料乙醇需求提振的双重推动下,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在这一过程中,也面临着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原料供应不稳定等诸多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种植户共同应对,以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对企业的应对策略建议是:
在种植端优先布局高单产、抗逆性强的玉米品种以对冲气候风险;
在加工端,通过期货套保锁定远期原料成本,同时探索木薯、纤维素等非粮乙醇原料多元化。
#玉米 #国际市场 #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