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李鸿章是晚清重臣,由于职务的原因他经常与洋人打交道。有一次李鸿章受邀去德国舰艇上参观,德国人送给他半瓶红酒,随后李鸿章又转送给慈禧。
最后的结果却出人意料,而慈禧的做法也暴露了大清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意外得来的半瓶红酒
英国人用坚船利炮敲开了清政府的大门之后,清朝被迫结束闭关锁国的状态,此后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开始派遣使者到清朝进行商品贸易。
有一年德国的一支舰队开到了天津大沽口,晚清重臣李鸿章当时恰好也在天津处务。
得知这一消息,德国舰队长官对于有“东方脾斯麦”之称的李鸿章非常感兴趣,于是便邀请他到自己的舰艇上做客。
多次与洋人打交道,李鸿章对德国人的邀请欣然应许,双方也约定好了见面时间。令人没想到的是,到了李鸿章赴约的那一天突然阴云密布,下起了大雨。
按理说这也不是一次非常重要的邀约,再加上李鸿章的年纪也不算小了,他完全有理由拒绝,但李鸿章觉得自己已经答应对方了就必须履行约定。
一行人到达德国舰艇停靠的港口之后,却发现舰艇停在了很远的地方,迎接李鸿章等人的只有一艘小船。船上的德国人问李鸿章:
“风浪这么大,敢不敢乘坐小船?”
翻译将这些话翻译给李鸿章,洋务运动的主导人、北洋水师的创建者什么大世面没见过面,他已经看穿了德国的小伎俩,不过就是仗着舰艇先进给自己一个下马威。
李鸿章不顾海上的大风大浪和危险,直接带着翻译登上了小船。德国舰长看到李鸿章冒着雨乘着船,在颠簸的风浪中朝着自己的舰艇驶来,心中慢慢升起了一丝的佩服。
于是,他便命令军舰上的德国士兵列队欢迎,李鸿章登船之后,这位舰长为了表达歉意,还用德国人的特色食物来招待他们一行人。
德国人在用餐的时候习惯佐以红酒,李鸿章以为德国红酒和白酒一样可以驱寒,便一口给“闷了”,结果他发现德国人的红酒味道和果汁一样,一点白酒的刺激性都没有。
后来,他看到德国舰长将盛着红酒的酒杯轻轻摇晃几下,小口地品尝,便好奇的问对方为什么要这样喝酒?德国舰长耐心的向李鸿章解释了如何喝红酒。
他按照对方所说的方法,又倒了一小杯红酒认真品尝了一下,终于感受到了红酒的魅力,一股水果的香味萦绕在舌头之上。
两人分开之时,德国舰长看李鸿章对于红酒很是喜爱,便将二人用餐过程中剩下的半瓶红酒送给了他。
回到北京见慈禧之后,李鸿章将这半瓶红酒上供给慈禧,谁知李连英的一句话让慈禧后悔了。
李连英的挑拨
李鸿章将半瓶红酒送给慈禧之后,也向太后详细的解释了这半瓶红酒是怎么来的,本来慈禧是想尝一尝的,谁知道李莲英的一句话让她十分的生气。
当时,李莲英是这么说的;
“李中堂是将洋人剩下的东西给你,这是对您的大不敬。”
就这么两句话让慈禧怒火中烧,直接将这半瓶红酒摔在了地下,谁知道酒瓶摔碎的那一刻,一股果香夹杂着酒香扑面而来,慈禧太后即使后悔都来不及了。
虽然这一件事情是一件小事,但是见微知著,从李连英的挑拨和慈禧怒摔酒瓶,就可以窥测出大清灭亡的命运。
古代王朝上更替无非就是两个原因,一个就是内忧,还有一个就是外患。
当时,西方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相比起曾经作为天朝上国的清朝,综合实力不知道高出了多少。
内忧也是导致清朝灭亡非常重要的原因,李鸿章已经向她解释了这半瓶红酒的来历,但慈禧只是听了李连英一句挑拨的话就怒摔红酒,仍然认为这是别人喝剩下的。
作为大清朝的实际掌权人,从这两个细节就可以看出,慈禧是一个权御熏天又爱慕虚荣的女人,更不知道主动接受外来的文化,去了解外来的文化。
一国太后听身边太监挑唆几句便怒气值爆表,将红酒瓶摔碎,这副做派很显然是告诉了天下人“我是高高在上的存在,洋人的东西都不是好东西。”
1910年,两位曾经在中国生活过的英国人写了一本书,书名是《英国人眼中的慈禧太后》。
这本书中作者以自己的视角向读者展示了慈禧狭隘、虚荣、生活奢侈、对权力极度热爱的性格特点。
有这样的性格的慈禧太后,做出怒摔红酒冲动的举动,也就变得不难让人理解了,大清朝所有的权力掌握在这样一个狭隘之人的手里,走向灭亡也合情合理。
清朝的困局
清朝是我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王朝兴衰政权更迭本是历史规律,然而大清朝的存在影响的不知是我国历史的发展,更影响了一个民族的发展。
更甚至,由于外部环境的改变,慈禧太后的所作所为还影响了汉人在世界上的格局。
曾经就有历史专家这样说过,中国封建时代的其它王朝灭只是影响中国的历史,清朝灭亡却影响了世界的历史。
一提到大清王朝的覆灭,绝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闭关锁国,这是根本的原因。其他的综合因素也很多,比如统治者本身的贪污腐化等。
最能代表慈禧爱慕虚荣的一件事情,就是挪用海军军费建圆明园。清朝沦为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八国联军进入北京一把火烧了圆明园,慈禧太后一度想重修圆明园。
回想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的时候,慈禧带着皇帝和李莲英等自己的亲信一路逃亡,返回北京之后看到了被火烧毁的圆明园。
她第一时间想的不是提高大清士兵的装备水平,而是想着如何重修圆明园。
据说当时内务府认为重修圆明园需要千万两白银,以大清的国力实在是拿不出这么多钱了,慈禧才放弃。
结果显而易见,但凡大清的国库能拿出足够的钱,慈禧重修圆明园的可能性很大。
看得出来,在慈禧心中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都比不上修建圆明园重要,而慈禧坚持修建圆明园也是为了让自己以后有养老的地方。由此观之清朝的灭亡不仅仅是因为闭关锁国。
慈禧一个人独掌大权,所有的事情都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想法来做,听不进去别人的看法,仍然觉得已经腐朽的清朝是所谓的“天朝上国”。
她始终编织在自己的美梦里沉于享乐,就这样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清朝最终灭亡。也因为她的不作为,甚至阻挡有识之士作为,导致华夏民族落后于帝国主义列强百年之久。
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