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储能在电力系统中扮演着 “能量调节器” 的角色,按应用场景可分为四大类:
发电侧:助力电力调峰、可再生能源并网,帮助新能源电站消纳、调峰调频和平稳输出,减少能量损失,提升电站功率预测准确性与经济效益。
电网侧:应用于高压变电站、新能源高渗透区等,参与调频、调峰、电压稳定、黑启动等电力市场辅助服务,获取收益。
用户侧:服务于大型厂区、工商业园区等,调节分布式电源和充电桩的充放电,平滑负荷曲线,降低对大电网调峰和容量备用的需求。
微电网侧:由分布式能源、储能装置和可控负荷组成低压网络,在微电网项目、无电区离网储能等场景发挥作用。
储能行业的发展历经四个阶段,如今已进入爆发期:
早期探索阶段(19 世纪~20 世纪中期):1859 年可充电电池发明;1879 年全球首座抽水蓄能电站在瑞士土顿建成;1960 年代中国建成首座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
技术发展阶段(20 世纪中~末):1957 年现代碱性电池原型问世;1978 年德国建成首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飞轮储能、超级电容器储能开始研发。
商业化初期阶段(21 世纪初~2020 年):2009 年美国出台储能产业政策;2011 年 “十二五” 规划将储能定位为智能电网技术支撑;国内新型储能项目启动小规模建设。
快速发展阶段(2020 年~至今):中国 “双碳” 目标推动新能源与储能协同发展,2020 年底新型储能并网规模约 300 万 kW,2024 年 9 月增至 5852 万 kW,增长近 20 倍。
出货量爆发:2019-2023 年全球储能系统年出货量从 8.9GWh 增至 149.1GWh,年复合增长率 102.2%;预计 2029 年达 793.0GWh,2024-2029 年复合增长率 31.1%。
#行业分析 #商业分析 #产业发展趋势 #能源 #储能 #锂电池 #财经 #金融 #股市 #投资
发电侧:助力电力调峰、可再生能源并网,帮助新能源电站消纳、调峰调频和平稳输出,减少能量损失,提升电站功率预测准确性与经济效益。
电网侧:应用于高压变电站、新能源高渗透区等,参与调频、调峰、电压稳定、黑启动等电力市场辅助服务,获取收益。
用户侧:服务于大型厂区、工商业园区等,调节分布式电源和充电桩的充放电,平滑负荷曲线,降低对大电网调峰和容量备用的需求。
微电网侧:由分布式能源、储能装置和可控负荷组成低压网络,在微电网项目、无电区离网储能等场景发挥作用。
储能行业的发展历经四个阶段,如今已进入爆发期:
早期探索阶段(19 世纪~20 世纪中期):1859 年可充电电池发明;1879 年全球首座抽水蓄能电站在瑞士土顿建成;1960 年代中国建成首座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
技术发展阶段(20 世纪中~末):1957 年现代碱性电池原型问世;1978 年德国建成首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飞轮储能、超级电容器储能开始研发。
商业化初期阶段(21 世纪初~2020 年):2009 年美国出台储能产业政策;2011 年 “十二五” 规划将储能定位为智能电网技术支撑;国内新型储能项目启动小规模建设。
快速发展阶段(2020 年~至今):中国 “双碳” 目标推动新能源与储能协同发展,2020 年底新型储能并网规模约 300 万 kW,2024 年 9 月增至 5852 万 kW,增长近 20 倍。
出货量爆发:2019-2023 年全球储能系统年出货量从 8.9GWh 增至 149.1GWh,年复合增长率 102.2%;预计 2029 年达 793.0GWh,2024-2029 年复合增长率 31.1%。
#行业分析 #商业分析 #产业发展趋势 #能源 #储能 #锂电池 #财经 #金融 #股市 #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