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农民与土地

作者:本站编辑      2025-11-24 14:35:16     1
农民与土地

农民与土地

农民与土地

影响农业行业“自然—健康”关系的心理因素:为农民提供更有效心理健康支持的启示
尽管大量研究证据支持自然环境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但农业从业者——尤其是农民——却往往经历更高水平的心理压力。本文探讨这样一种表面上的悖论:与自然的密切物理接触并不必然转化为农民的心理获益。基于生物亲和假说(Fromm, 1973)、注意力恢复理论(Kaplan & Kaplan, 1989)以及压力恢复理论(Ulrich, 1991)等理论框架,本研究分析职业、认知与情绪因素如何在农业情境中调节自然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文章重点阐释职业身份、认知失调、土地情感依附、社会孤立与控制点等关键心理机制,以解释为何农民在高频接触自然的同时,可能在心理上与自然产生疏离。进一步指出,环境压力源、不断变化的气候条件,以及关于坚韧与自给自足的文化叙事,会共同削弱自然环境的恢复潜力。
基于此,本文提出提升农民心理健康的情境敏感型干预建议,强调主观自然连结、社会资本与适应性心理策略的重要性。研究最终表明,自然对于农民而言并非单一的治愈性存在,而是同时承载象征意义与压力负荷。因此,为农业群体提供的自然性心理健康支持模式需要重新概念化,以更好回应这一独特职业环境中自然的多重心理意义。
——
传统的农民对于土地的情感非常深厚,但他们觉得这不是一个光彩的职业,而是辛苦的、任人践踏的、悲惨的职业。农民从土地上只能吃饱饭,甚至于吃不饱饭,他们羡慕菜贩子的生意经,但自己只会光着脚在田里干活。
——
我记得赛珍珠写过一本书《土地》,并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了,基于她的观察就能看到旧时代的农民生活并不富足,自给自足的小农被商品经济打击后的奔溃。甚至不需要圈地运动,我们的农民流落到街头乞讨。
农民对于土地的情感非常的复杂,现在的乡村振兴想要营造一种田园风光,但农民呢?他们幸福吗?
我们这些没下过一次田的人却认为种地是快乐的,好讽刺。
——
再补充,大家喜欢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但他身后是有家庭的,他的妻子等着他把米带回来开锅的,他的儿子是被活活饿死的,而他的种植是“草盛豆苗稀”的。
——
我很悲观,但也很乐观,研究乡村的问题必须看到乡村实际。
#城市和农村 #农民 #土地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