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CMOS芯片|WS₂

作者:本站编辑      2025-11-24 13:24:25     1
CMOS芯片|WS₂

CMOS芯片|WS₂

WS₂ 基础物性
过渡金属二硫族化物(TMD)成员
单层为直接带隙半导体,带隙约 2.0–2.1 eV
自旋轨道耦合(SOC)较强,弱于 WSe₂
电子结构中存在强束缚激子,对环境介电响应敏感
相比 MoS₂、WSe₂,更适合高电流密度应用
[呃R]CMOS 与器件应用定位
本征 n 型,适合 nMOS 沟道
强光吸收,适用于光电探测器
可与 h-BN、石墨烯组成高质量范德瓦尔斯异质结
在低功耗、高频器件中具优势,尤其与硅或其他二维材料集成
[棒R]高温、高电流稳定性优于 MoS₂
材料核心要求
层厚精准控制:单/双层,波动 ≤ ±1 层
高晶体质量:低硫空位、低缺陷、少杂质
可控掺杂策略,提升电子迁移率
低接触电阻:优化金属/半导体界面
低界面态密度:栅介质–WS₂ 界面
低温工艺兼容,适于 BEOL 集成
选择 WS₂ 的理由
直接带隙适中,利于低漏电、高开关比
迁移率潜力高,部分条件可比肩 MoS₂
高电流、高温环境更稳定
SOC 适中,适合自旋/谷电子学研究
优异光电性能,适用于探测器与新型电子器件
主要挑战
接触电阻偏高,需优化金属选择与工艺
电荷调控手段有限,掺杂仍需改进
室温迁移率受缺陷与界面散射限制
大面积均匀性差,CVD/MBE 晶界问题显著
高温工艺下稳定性不足,易产生缺陷
研究进展参考
生长工艺:CVD/MBE 已实现大面积单层,单晶持续优化
接触工程:Pd/Pt 等高功函数金属、石墨烯插层可降阻
器件演示:n-FET、光电探测器等已验证其高频低功耗潜力
功能拓展:光电、热电、自旋等效应研究持续推进
未来研究方向
优化 n 型掺杂与电荷调控
建立低接触电阻标准工艺,提升低温兼容性
提升大面积单层质量,改进 CVD/MBE 技术
建立器件统计与可靠性评估体系
#科研学习 #二维材料 #材料物理 #科研学习 #去我的收藏夹吃灰吧 #生化环材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