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完全理解图书馆是公共空间,每个人都有平等使用的权利。我写下这些并非要指责谁,也不是认为自己的感受就绝对正确。这可能确实是我个人的敏感点。
但当我在一张空桌开始学习后,如果有人选择坐在我对面,我会感到专注状态受到了影响。这不是针对具体的人,而是这种近距离的共处确实会让我分心:视野里不可避免会注意到对方的动作,细小的声音也会变得明显,更重要的是,我会不自觉地调整自己的动作幅度,担心会打扰到对方
我个人认为,选择与一位素不相识的同学共用一张桌子,是一种欠考量的行为。这并非关于噪音或具体动作,而是一种存在于形而上学层面的空间伦理。
当我们共享一张桌子,我们的学习能量场会发生不可预测的叠加与干涉。我的思维波长是9.7赫兹的深度沉思波,而您可能散发着5.3赫兹的快速阅读波,这两种波在直径1.2米的圆桌范围内会产生谐波震荡,导致我的知识汲取效率发生熵增。
此外,我们呼出的二氧化碳会在桌面上方形成一个局部微气候,您呼出的气体分子与我呼出的气体分子混合后,会携带您的思维片段,并随着我的呼吸进入我的循环系统。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未经同意的、生物层面的信息污染。
我知道很多人并不在意这些,也认为这是正常现象。我只是想问:是否也有人更倾向于保持适当的距离?当我们选择座位时,如果看到附近有其他空位,是否可以考虑不直接与人共用一张桌子?
这绝不是要求特权,而是希望在公共空间的使用中,我们能对彼此不同的学习习惯多一份理解。有些人需要相对独立的空间才能保持专注,这就像有人需要讨论区,有人需要静音区一样,只是学习习惯的差异。
如果我的想法让您感到不适,我表示歉意。这确实是一个困扰我的问题,我很想知道大家的看法。
#读书的氛围感有多强 #当代大学生上课 #图书馆#同学之间相处 #没有边界感的同事
但当我在一张空桌开始学习后,如果有人选择坐在我对面,我会感到专注状态受到了影响。这不是针对具体的人,而是这种近距离的共处确实会让我分心:视野里不可避免会注意到对方的动作,细小的声音也会变得明显,更重要的是,我会不自觉地调整自己的动作幅度,担心会打扰到对方
我个人认为,选择与一位素不相识的同学共用一张桌子,是一种欠考量的行为。这并非关于噪音或具体动作,而是一种存在于形而上学层面的空间伦理。
当我们共享一张桌子,我们的学习能量场会发生不可预测的叠加与干涉。我的思维波长是9.7赫兹的深度沉思波,而您可能散发着5.3赫兹的快速阅读波,这两种波在直径1.2米的圆桌范围内会产生谐波震荡,导致我的知识汲取效率发生熵增。
此外,我们呼出的二氧化碳会在桌面上方形成一个局部微气候,您呼出的气体分子与我呼出的气体分子混合后,会携带您的思维片段,并随着我的呼吸进入我的循环系统。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未经同意的、生物层面的信息污染。
我知道很多人并不在意这些,也认为这是正常现象。我只是想问:是否也有人更倾向于保持适当的距离?当我们选择座位时,如果看到附近有其他空位,是否可以考虑不直接与人共用一张桌子?
这绝不是要求特权,而是希望在公共空间的使用中,我们能对彼此不同的学习习惯多一份理解。有些人需要相对独立的空间才能保持专注,这就像有人需要讨论区,有人需要静音区一样,只是学习习惯的差异。
如果我的想法让您感到不适,我表示歉意。这确实是一个困扰我的问题,我很想知道大家的看法。
#读书的氛围感有多强 #当代大学生上课 #图书馆#同学之间相处 #没有边界感的同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