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供应商还在认为自己公司投标文件做的越厚,越能体现公司实力。作为代理见过太多供应商,用行李箱拖着上千页的标书来投标。?
今天开始,我的「招投标暗室」正式开启。在这里,只跟你分享行业里最真实、最底层的“小秘密”。
第一期,我们就来戳破“标书越厚越好”这个最大的幻觉。
1. ? “3分钟定位”法则
专家面前堆着十几份标书,时间紧任务重。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像查字典一样,直奔 “评审索引表”或“投标文件摘要” 。如果你没做这个设计,他就要在你几百页的“书海”里自己捞针。超过3分钟找不到关键资质和条款,他的耐心耗尽,你的分数也就跟着溜走了。
2. ? “关键词”扫描模式
别指望专家会欣赏你技术方案的文笔。他们评审时,手里拿着评分表,眼睛像扫描仪,只在搜寻:“确保、完全响应、优于、流程图、保障措施” 这类关键词。你的方案必须是一张超清晰的“得分点导航图”,让他们一眼看过去,所有的加分项都无处可藏。你标书结构越清晰,专家越喜欢。当然你如果不具备一些材料想糊弄另说。
3. ❌ “扣分项”狩猎心态
在初步评审阶段,专家的核心任务不是“找谁最好”,而是 “先把不合格的踢出去” 。格式错误、签字遗漏、页码错乱……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毛病”,会立刻放大你的不专业。在实力相近的竞争中,你往往不是输给了对手的强大,而是输给了自己的疏忽。
【毅哥的建议】
做一本“说明书”,而不是“长篇小说”:在标书最前方,强制加入一页纸的「导航或者摘要」,把所有核心得分点清晰罗列。
学会“对标”思考:拿到招标文件后,先把评分标准逐条拆解,然后让你的标书结构严格地、一对一地去响应它。
用“外审视角”终检:在提交前,找一个没参与制作的同事,让他在3分钟内找到所有关键内容。如果他找不到,专家大概率也找不到。
大家对其他什么话题感兴趣,之后我们暗室里可以一起讨论。
#政府采购 #标书制作 #招标采购心得 #投标
今天开始,我的「招投标暗室」正式开启。在这里,只跟你分享行业里最真实、最底层的“小秘密”。
第一期,我们就来戳破“标书越厚越好”这个最大的幻觉。
1. ? “3分钟定位”法则
专家面前堆着十几份标书,时间紧任务重。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像查字典一样,直奔 “评审索引表”或“投标文件摘要” 。如果你没做这个设计,他就要在你几百页的“书海”里自己捞针。超过3分钟找不到关键资质和条款,他的耐心耗尽,你的分数也就跟着溜走了。
2. ? “关键词”扫描模式
别指望专家会欣赏你技术方案的文笔。他们评审时,手里拿着评分表,眼睛像扫描仪,只在搜寻:“确保、完全响应、优于、流程图、保障措施” 这类关键词。你的方案必须是一张超清晰的“得分点导航图”,让他们一眼看过去,所有的加分项都无处可藏。你标书结构越清晰,专家越喜欢。当然你如果不具备一些材料想糊弄另说。
3. ❌ “扣分项”狩猎心态
在初步评审阶段,专家的核心任务不是“找谁最好”,而是 “先把不合格的踢出去” 。格式错误、签字遗漏、页码错乱……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毛病”,会立刻放大你的不专业。在实力相近的竞争中,你往往不是输给了对手的强大,而是输给了自己的疏忽。
【毅哥的建议】
做一本“说明书”,而不是“长篇小说”:在标书最前方,强制加入一页纸的「导航或者摘要」,把所有核心得分点清晰罗列。
学会“对标”思考:拿到招标文件后,先把评分标准逐条拆解,然后让你的标书结构严格地、一对一地去响应它。
用“外审视角”终检:在提交前,找一个没参与制作的同事,让他在3分钟内找到所有关键内容。如果他找不到,专家大概率也找不到。
大家对其他什么话题感兴趣,之后我们暗室里可以一起讨论。
#政府采购 #标书制作 #招标采购心得 #投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