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厨垃圾是指从事餐饮经营、单位供餐、食品加工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在生产、服务、经营过程中产生的食物残馀、食品加工废料、过期食品、废弃食用油脂。
在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中,餐厨垃圾作为独立类别单独收运和处理,是推动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分类及收集后,通过专用设备进行组合分拣、破碎制浆、高温蒸煮、三相分离等无害化处理,将餐厨垃圾中的废油、废水和废渣分离,并通过加工处理提升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水准。
餐厨垃圾具有高有机质、高含水率和易腐烂发酵等特点,可通过制取工业级混合油、沼气发电╱提纯和饲料原料等途径实现资源化利用,具有较高的能源和物质回收潜力。餐厨垃圾的成分构成和热值水准在不同地区存在显著差异。
近年来,中国大多大城市已建立专门的收运及处理系统,但部分中小城市处理能力建设相对滞后。具备稳定收运体系、工艺成熟度高的餐厨垃圾处理企业,已逐步形成项目複制与技术输出能力。
2. 餐厨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流程及关键技术
餐厨垃圾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关键环节:首先进行分类收集,随后通过上门收运转运至处理厂区。进入厂区后,垃圾经过过磅计量、卸料、分拣除杂,进入破碎制浆环节形成均质浆料,随后经高温蒸煮处理。蒸煮后的浆料进入三相分离系统,实现油、水、渣的物理分离。
在资源化利用阶段,三相分离产物分别进入不同路径进行综合利用:(i)废弃油脂可进一步加工为工业级混合油,用于生产多用途原料油;(ii)有机废水可经厌氧发酵产生沼气用于发电,沼液则作为农业用有机肥资源回收利用;(iii)固体废渣可用于昆虫养殖,转化为高蛋白动物饲料。
3. 中国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市场空间
自2021年《“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发佈以来,中国明确提出加强餐厨垃圾单独收运和处理能力建设,建立完善收运体系带动处理量持续提升。中国餐厨垃圾处理量由2020年的17.6百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35.5百万吨,期间複合年增长率达19.1%。预计未来,随著重点城市餐厨垃圾强制分类政策全面落地及配套能力建设提速,处理量将由2025年的45.0百万吨进一步增长至2029年的116.4百万吨,複合年增长率预计为26.8%。
在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中,餐厨垃圾作为独立类别单独收运和处理,是推动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分类及收集后,通过专用设备进行组合分拣、破碎制浆、高温蒸煮、三相分离等无害化处理,将餐厨垃圾中的废油、废水和废渣分离,并通过加工处理提升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水准。
餐厨垃圾具有高有机质、高含水率和易腐烂发酵等特点,可通过制取工业级混合油、沼气发电╱提纯和饲料原料等途径实现资源化利用,具有较高的能源和物质回收潜力。餐厨垃圾的成分构成和热值水准在不同地区存在显著差异。
近年来,中国大多大城市已建立专门的收运及处理系统,但部分中小城市处理能力建设相对滞后。具备稳定收运体系、工艺成熟度高的餐厨垃圾处理企业,已逐步形成项目複制与技术输出能力。
2. 餐厨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流程及关键技术
餐厨垃圾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关键环节:首先进行分类收集,随后通过上门收运转运至处理厂区。进入厂区后,垃圾经过过磅计量、卸料、分拣除杂,进入破碎制浆环节形成均质浆料,随后经高温蒸煮处理。蒸煮后的浆料进入三相分离系统,实现油、水、渣的物理分离。
在资源化利用阶段,三相分离产物分别进入不同路径进行综合利用:(i)废弃油脂可进一步加工为工业级混合油,用于生产多用途原料油;(ii)有机废水可经厌氧发酵产生沼气用于发电,沼液则作为农业用有机肥资源回收利用;(iii)固体废渣可用于昆虫养殖,转化为高蛋白动物饲料。
3. 中国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市场空间
自2021年《“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发佈以来,中国明确提出加强餐厨垃圾单独收运和处理能力建设,建立完善收运体系带动处理量持续提升。中国餐厨垃圾处理量由2020年的17.6百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35.5百万吨,期间複合年增长率达19.1%。预计未来,随著重点城市餐厨垃圾强制分类政策全面落地及配套能力建设提速,处理量将由2025年的45.0百万吨进一步增长至2029年的116.4百万吨,複合年增长率预计为2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