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金晖的第69篇文章
正文约2400字,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文 / 金晖
我辞掉医生做保险,全职快3年,成绩如下:
2020年8月正式全职,MDRT
2021年,2倍MDRT
2022年,3倍MDRT,即COT;销售经理
MDRT,中国大陆全行业达成率约0.3%。
COT=3倍MDRT,达成率据说是万分之一。
盆友们可能比较好奇,做到COT,有什么方法?
其实方法很多种,不限于我所做的。
比起方法,我更喜欢先问为什么。有句话说“知道为什么而战的士兵,是不可战胜的”。当你深刻理解自己为什么要做一件事的时候,方法自然会被你找到。
所以今天这篇文章,我主要谈谈对“目标”的理解。
01 你的目标,Affected吗?
总是有很多人喊说,“要有目标,要有目标。”
“今年的目标是XXX。”
于是你觉得,哦,我也该有个目标。
目标定下之后,没有什么规划行动,眼看着它终于快要完不成了,内心觉得,其实也可以接受……
早在2021年,我就想过COT,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因为6月的时候,听到一句:如果今年要达成COT的话,要半年达成MDRT比较好。
然后似乎被植入了这个想法,但它像只是一种外部指令。
心里还有一点抵抗感。感觉就像美团外卖小哥,上了发条钟,同一条送餐路,以前你花30分钟,忽然有天你发现一条小路,缩短到25分钟,你以为可以放松一些了,结果并不能,系统给你调成以25分钟为基准。速度只能越来越快……那根在旋转的发条,会不会快到甩出去?
到最后一个月的时候,我还差30多万保费,觉得有些焦虑,但并不行动。那阵子挺煎熬,好像在数日子,一直在等截止日来临,这样我就可以向自己宣告:结束了,确实没达成,死心吧。
现在回想,还是因为不够想要。30多万并不多,如果愿望足够强烈,我一定会提前规划,想方设法去达成。
到2022年,这个愿望终于来临了。
9月28,我参加曾总的有效沟通课。他提到目标的SMAAART原则,对我最有启发的,是其中一个A,代表Affected。就是说,这个目标,是否很打动你的内心,假如实现了,会觉得感动吗?
我体会着这个COT,确实Affected。
为什么呢?
因为我虽然已经是绩优,2020年MDRT、2021年2倍MDRT,但销售这块其实没有理得特别顺,转化率存在问题,还有较多提升空间。如果能有所突破的话,我感到由衷的欣喜。
02 调整目标,与己匹配
扎克伯格说:“没有人一开始就能想清楚,只有做起来,目标才会越来越清楚。”
2022年初,我写下了一堆的目标,包括个人业绩COT、团队扩至30-50人、跑半马、AFP……等等。但那时,它们一点都不Affected,我也就晃晃悠悠。
到9月末,当我感到COT令我Affected之后,其他的目标仍然在左拉右扯。
想做的事太多,必须取舍。
想要什么的同时,可能意味着放弃别的什么,“既要又要还要”会导致啥也得不到。
剩下三四个月时间,如果做招募,不会有太大成果;而COT当时还差73万保费,我觉这个目标是可及的,如果能达成,有利于第二年做招募。
权衡之后,9月30号,我确认,COT就是接下来唯一重要的事。

直到这时,我才感觉到,这个目标非常清晰。
如果我当时还要兼顾招募,或把目标定成TOT,肯定会异常痛苦。
目标太低没什么劲,目标太高又会备受打击,甚至不想做这件事了。
所以我们应该先划定一个大致的方向,然后借鉴别人的方法去各种实践尝试,找到与己匹配的目标。
好,现在目标有了,方法还得跟上,否则仍然难以实现。
03 方法、流程,是达成目标的路径
我们的销售,主要分两大块:咨询量,转化率。
我的咨询量一直还可以,但因为过于佛系,影响了转化率。另一方面,件均并不高。
以上问题,是在复盘的过程中发现的。曾总对我的启发很大。
于是,接下来的每一个单子,我都很注重流程的改进。而且每次谈完,我都会记录、反思:比如,刚才客户的某句话其实是什么意思,如果重来,我应该说什么更恰当……
成效非常显著,那段时间出了方案的,成交率达80%。
我发现,我已经摸索出一套体系化的销售流程。
我所在的大团队、明亚其他团队、整个南区,都邀请我做分享。



听众的反馈也很让我欣慰。




南区的直播2674观看
由于篇幅所限,关于销售流程,这里我没办法详细展开,讲课都要至少一个多小时。所以我打算今年出一个精品课,感兴趣的伙伴,请期待吧。
12月6号,我提前一个多月达成了COT,且超额十几万。
04 目标,只是手段
这个过程,让我重新理解了目标。
一个可以量化的目标,往往是“假的”。
“易到”的创始人周航,一度体重爆表。他找到展晖教练,希望制定一套科学的可持续的训练方案。第一次见面,展晖就给他定好了半年锻炼的目标——半年之后跑一次半程马拉松。
他完全不相信:“我的痛风性关节炎已经十几年了,怎么可能跑这么长时间呢?再说没事干嘛要跑马拉松呢?”
展晖告诉他,“跑马拉松不是目的,我是想让你拥有一个可以跑马拉松的身体和灵魂。”
就像开车从A到B,B是目标,但B不是真正的目的,我们是为了去B点做某事,比如带孩子去旅游,那么享受亲子时光才是你的愿望,而B仅仅是一个指引。
那没有B行不行?
不行,因为没有B你怎么导航?你将无法规划路径,你将失去载体。
所以,目标只是你有某种愿望后自然产生的抓手,是手段、是指引,而绝非意义本身。
目标为愿景服务,理性为感性服务。
要仔细体会内心的感受,不要迷失在数字里。
05 结尾
最后再小结几句吧。
1.愿景由心而发,目标随之产生;仅在意识层面的目标,是假的。
2.纵比为主,横比为辅。不要因为别人的目标,影响你的目标。别人想达成MCT(MDRT/COT/TOT)跟你没什么关系,你只要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3.先定方向,然后做,目标动态调整,与己匹配。
忽然想起金刚经三句义:说目标,非目标,是名目标。哈哈说笑
推荐阅读:
《金晖:无经验无资源,如何做好保险销售?(得到高研院演讲实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