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文创产品的5大创作方向

作者:本站编辑      2025-11-06 00:20:00     1
文创产品的5大创作方向

文创产品的5大创作方向

在礼品行业做文创,说难不难,说简单也绝不简单。
?难在:一不小心就做成“样子货”,好看但无用;
?简单在:只要方向找对,哪怕预算不高、资源一般,也能做出叫好又叫座的产品。

今天不聊大而空的趋势,我们就讲实操,讲给正在操盘礼品/文创业务的你听:
1⃣️在地文化 IP 化
这几年“城市文创”火得不是没有道理,从“苏小糖”到“成都熊猫周边”,都是典型的“在地文化视觉化”。
重点是:把地域的情绪与记忆点,做成可被携带的符号与体验。
比如:西安的“兵马俑雪糕”,让文物融入日常消费;潮汕的“功夫茶”做成快消礼盒,既有传统感又方便打包。
适合人群:想做本地伴手礼、政企礼、文旅文创的团队。
2⃣️日常用品的情绪重构
这一方向是最近几年最容易出爆款的。
逻辑很简单:把常规的日用品(伞、杯、袋、笔记本)赋予共鸣情绪+人设个性,就从“工具”变成了“表达”。
比如:一把印着“别来烦我”的晴雨伞,一套印着“内耗终结者”字样的便利贴。
适合人群:有供应链基础,擅长内容营销、做快节奏爆品的人。
3⃣️文化节点的仪式转译
从中秋、春节到毕业、告白、疗愈,各种文化时点都值得重新诠释。
关键是:不要跟风“送什么”,要拆解“为什么送”。
比如:情人节不再只送巧克力,可以送“感情余额提醒卡”;中秋可以推出“给不回家的人”定制月饼,包装上写“这月亮是你的信箱”。
适合人群:想做节令礼、情感礼、定制礼的小微企业,特别适合和新媒体结合投放。
4⃣️职业人群的隐性共识
这一方向最容易出“圈层爆款”。
把“文创”从宏大叙事转向具体职业的日常生态,你会发现一片被忽略的市场。
比如:给甲方做一套“改稿生存手册”纸品系列;
给医生定制“今天又救人了”咖啡杯。他们买的是“被理解”,是“身份认同”,而不是产品本身。
适合人群:有B端客户资源、懂特定圈层生态的操盘手。
5⃣️旧文化的年轻翻译
传统文化是宝藏,但一定要翻译成年轻人听得懂的语言。不能只是“加个国风元素”,而要真的理解传统背后的逻辑,然后转译为今天的语境。
比如:把“二十四节气”做成可打卡的情绪记录日历;用古诗词做“生活建议机”。
适合人群:擅长内容创作、有设计资源或合作方,愿意走长期价值路线的品牌型公司。

文创不是“好看就行”而是“有感觉+能用+可传播”。谁能真正讲出文化,也就更有资格做文创。
#吉时礼选礼册 #吉时礼 #文旅文创融合 #文创 #文创产品 #礼品行业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