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经济半小时》 | 我家乡的产业小镇:“小乐器”弹出大产业

作者:本站编辑      2023-02-14 17:26:35     24

感兴趣 就关注我们吧!

经济半小时由A.O.史密斯独家冠名播出

HALF AN HOUR OF ECONOMY

小提琴是西洋乐器,但世界上90%的小提琴都是中国制造的。河南确山县,是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如今,当地村民放下锄头做起了小提琴,确山也一跃成为了“小提琴之乡”,那里生产的小提琴最高一把,能够卖到20万美元。

带技术回家创业

村村能产小提琴

确山县竹沟镇西王楼村村民熊开峰,17岁就开始在北京的提琴工厂打工,2017年和爱人回到竹沟镇老家西王楼村,开办了提琴加工坊,一年能制作小提琴一两百把,大提琴一百多把。

在确山,像熊开峰这样从事提琴加工的制琴师很常见。如今,遍布各村的乐器生产企业有上百家,能够生产超过30个系列400多种型号的提琴。

河南省确山县手工提琴制作协会会长 王金堂:目前竹沟镇5个村有110家,所以在竹沟是一个遍地开花的状态。

王金堂是上个世纪90年代,最早丢下锄头到北京提琴厂打工的一批人。其中一些人凭借着踏实肯干,从学徒干到制琴师,当上了老板,赚了不少钱。随后,亲戚帮亲戚、老乡带老乡,越来越多的竹沟人来到北京从事提琴制作。

“确山师傅”一度成为手工提琴行业一张响亮的名片。2015年开始,确山县“筑巢引凤”,打造提琴产业园。王金堂下决心回乡发展。

提琴本就是西洋乐器,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落脚尚可理解,对于根本没有半点基础的仅仅50多万人口的确山来说,打造提琴产业,绝非易事。虽然“确山师傅”在北京知名度很高,但要想在确山这个小县城落脚,绝非易事。技艺的传承成为了关键因素。确山县提琴产业园,成为确山政府吸引更多的确山提琴师傅回乡创业的重点项目之一。

提琴产业的发展,给确山带来了新的活力。仅仅在竹沟镇,直接从事提琴制作的人员达到了2600多人,真正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

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竹沟镇镇长 李会祥:镇区现有8000多人,从镇外来买房、租房的有2000多人,大部分从事制琴配套产业,制琴业的货物吞吐量大,物流点设了6个,来往洽谈生意的客商多,餐馆开了50多家,这些都来源于提琴业带来的消费活力。

60年发展出提琴产业集群

这个小镇年产值超10亿元

在距离确山700多公里外的江苏泰兴,也有一个以生产提琴出名的小镇——黄桥镇,相比于确山,这里提琴产业的历史更为悠久,已经有60年的时间。

在上个世纪60年代,6个从上海提琴厂回乡的工人,把提琴制作技术带到了黄桥镇。从简单的生产琴头到如今已经成为黄桥镇的支柱产业,全镇从业人员有3万多人,全镇有制琴,以及相关配套企业230多家,年产值超10亿元。

在诸马村,何琴创办的企业已经将产品销往了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的订单也已经排到了今年五六月份。而在何琴的带动下,最近几年诸马村创办的乐器制造企业有20多家,一跃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乐器村”。

一把小提琴有197道制作工序,由70多个零件组成,而这70多个零件几乎全部来自黄桥镇上的各大乐器配件企业。陈桥村一家乐器配件厂年产琴弓25万只,产品不仅供给周边二三十家乐器企业,还远销美国、韩国等国外市场。看似不起眼的小琴弓,不仅让企业赚得盘满钵满,当地村民的腰包也鼓了。

2020年黄桥镇新投入一个乐器智能环保涂装项目。配备了中央除尘设备、循环水处理系统,新项目给周边近百家中小微企业的提琴加工带来新的升级,提琴年产量可达30万只,生产出口率会提升75%以上。

 “中国提琴产业之都”已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产业集群,黄桥也成为了国家级的特色小镇。作为江苏省首批25家特色小镇创建单位之一,如今的古镇黄桥正逐步打造出一个中国乐器产业的输出高地。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我们前面看到这些极具特色的乐器制造小镇,以创新为抓手,通过政策扶持、产业带动,吸引了一批熟悉乡村、热爱乡村、愿意在乡村实现梦想的返乡创业能人。让他们把经验、资金带回家乡,成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打好乡情牌,搭好创业台,让返乡创业者大显身手,小乐器产业也能奏响转型升级交响曲。

祎隆传媒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