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上好,这么晚想写点东西分享给大家,只是一种个人思考(不太专业,多包涵)。
	
最近和几位在不同领域的朋友聊天,发现话题总是不自觉地滑向一个宏大的命题——能源。聊得多了,脑子里那些零散的想法也开始相互碰撞,索性趁着今晚的思绪,把它们记录下来。这算不上什么严谨的论述,更像是一次与自己的对话。
	
历史的车轮——能源的演进,本质上是人类对能量转化方式的探索。工业革命以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通过“燃烧碳”释放能量,奠定了现代工业的基础。而随着19世纪末随着 Nikola Tesla 等人在电力技术上的突破,电力逐渐成为能源系统的核心。不过,早期的电力系统主要由国家与大资本主导,集中式电网让能源分配成为一场“顶层游戏”。直到近几十年,随着水电、风电、光伏、制氢等可再生能源的兴起,民营企业才逐渐参与到能源生产中。
然而,当我们为这股清新力量欢呼时,却发现自己迎面撞上了一堵新的“围墙”。
	
现实的围墙:我们被什么卡住了?
作为新能源从业人员,体会到的是新能源的瓶颈与“修补式创新”。
尽管光伏、风电等新能源装机量快速增长,整个行业却仍面临多重挑战:上游原材料供应波动、技术壁垒高筑、政策依赖性过强,导致光伏产业“可复制却难突围”。与此同时,储能成为国内外新的竞争焦点。从锂离子电池到液流电池,再到氢能储备,全球都在探索如何高效“保存电力”。数字化管理、AI智能优化负荷、虚拟电厂等创新,确实提升了能源系统的灵活性。
	
这些方向绝对正确,这些进展更多属于运营与管理层面的优化,而非能源形态的根本变革。投资倾向正如经济学家Jeremy Rifkin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所指出的:没有能源生产与存储方式的深层突破,系统效率很快会触及天花板。
	
这几天在整理海外投资人的资料,看多了他们的履历、基金方向、投过的项目之后,其实加深了“幻灭感” 的情绪。你会发现,大多数欧美、巴西投资人虽然挂着“可持续能源”“碳中和”“清洁技术”这些关键词,但他们真正关心的,往往不是能源革命的长期故事,而是——短期资金回报的确定性。
比如欧洲那边不少基金关注的是基础设施类的新能源项目:光伏电站、风场、储能这些能带来稳定现金流、可做REITs退出的项目
(文字只能写1000字)
#能源 #能源可再生 #思考 #奇怪想法 #投资 #科技#睡不着
          最近和几位在不同领域的朋友聊天,发现话题总是不自觉地滑向一个宏大的命题——能源。聊得多了,脑子里那些零散的想法也开始相互碰撞,索性趁着今晚的思绪,把它们记录下来。这算不上什么严谨的论述,更像是一次与自己的对话。
历史的车轮——能源的演进,本质上是人类对能量转化方式的探索。工业革命以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通过“燃烧碳”释放能量,奠定了现代工业的基础。而随着19世纪末随着 Nikola Tesla 等人在电力技术上的突破,电力逐渐成为能源系统的核心。不过,早期的电力系统主要由国家与大资本主导,集中式电网让能源分配成为一场“顶层游戏”。直到近几十年,随着水电、风电、光伏、制氢等可再生能源的兴起,民营企业才逐渐参与到能源生产中。
然而,当我们为这股清新力量欢呼时,却发现自己迎面撞上了一堵新的“围墙”。
现实的围墙:我们被什么卡住了?
作为新能源从业人员,体会到的是新能源的瓶颈与“修补式创新”。
尽管光伏、风电等新能源装机量快速增长,整个行业却仍面临多重挑战:上游原材料供应波动、技术壁垒高筑、政策依赖性过强,导致光伏产业“可复制却难突围”。与此同时,储能成为国内外新的竞争焦点。从锂离子电池到液流电池,再到氢能储备,全球都在探索如何高效“保存电力”。数字化管理、AI智能优化负荷、虚拟电厂等创新,确实提升了能源系统的灵活性。
这些方向绝对正确,这些进展更多属于运营与管理层面的优化,而非能源形态的根本变革。投资倾向正如经济学家Jeremy Rifkin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所指出的:没有能源生产与存储方式的深层突破,系统效率很快会触及天花板。
这几天在整理海外投资人的资料,看多了他们的履历、基金方向、投过的项目之后,其实加深了“幻灭感” 的情绪。你会发现,大多数欧美、巴西投资人虽然挂着“可持续能源”“碳中和”“清洁技术”这些关键词,但他们真正关心的,往往不是能源革命的长期故事,而是——短期资金回报的确定性。
比如欧洲那边不少基金关注的是基础设施类的新能源项目:光伏电站、风场、储能这些能带来稳定现金流、可做REITs退出的项目
(文字只能写1000字)
#能源 #能源可再生 #思考 #奇怪想法 #投资 #科技#睡不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