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保护传承人容易出现哪些问题?

作者:本站编辑      2025-11-03 02:19:20     0
保护传承人容易出现哪些问题?

保护传承人容易出现哪些问题?

作为非遗保护工作者,我们的各级政府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保护得好是保护,保护得不好就是破坏。而且,“保护”力度越大,破坏力度也就越大。为什么出于好心的保护,也会给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灾难性破坏呢?道理很简单:处于原生状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像是一株生长在大自然中的花朵,在通常的情况下,是不需要保护的。但随着外来文化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冲击,许多非常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连同其生长原生环境,都已遭到严重破坏。为保护这些传统文化遗产,我们就不可能不考虑为这些已处濒危状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搭建起一个可以遮风避雨的屏障。但问题是,如果这一人造环境一旦远离原生状态,变成一座只能培育娇花嫩草的温室,就很容易以另外一种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株原本只生长在山野间的“野花”的生长带来负面影响。近年来,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保护性”破坏,几乎都与地方政府的过度干预,随意改编有关。据某国际权威机构所做统计显示,一向号称“原生态文化之乡”的西南某地,目前真正能称之为原生态者,已不足三分之一。余下的三分之二,基本上已毁于当地政府的大规模改造。上述问题的出现,一方面固然与当地政府保护理念的错误有关,但更重要的,恐怕还是由于理念的滞后而直接导致的我们在制度上的错误安排。即我们无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已是客观存在的这样一个基本事实,直接以政府的名义取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按有关国际惯例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必须以有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前提。韩国、日本都莫不如此。但在我们的项目中,相当部分表格在“传承人”一栏中所填的内容事都是相当模糊的,还有相当部分的项目,其传承人直言不讳地写明就是某级政府。这种错误的制度安排带来的一个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我们在客观上已经承认了政府的传承权,这在客观上也为政府改编民间舞蹈、戏剧、民间工艺等,提供了法理依据。正如上面我们所说的那样,我们要想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而有效的保护,首先需要我们建立起一个明确的角色意识——政府只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者,而民间艺人、匠人等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正传承人。政府只有推动、鼓励民间文化传承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义务,而无亲自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权力。#非遗申报 #非遗代办 #中医 #针灸 #推拿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