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邹伟烽 186-4914-3149
来源|华金证券 分析师:刘荆
资料|关注“锂电江湖”微信公众号,添加小编微信(lvanzou或文末二维码)领取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投资要点
行业转型,TOPCon电池率先实现大规模量产:随着PERC电池量产效率逐渐接近其理论效率,行业开始转向TOPCon/HJT等N型电池。而TOPCon电池以其电池效率高、设备投资成本低、与PERC产线兼容性高等优点,率先实现大规模量产。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TOPCon已投产69.75GW,规划待建产能近474GW。
TOPCon存在工艺路线之争。TOPCon电池与PERC电池核心差异在于,新增隧穿氧化层,以及掺杂多晶硅层。以多晶硅层制备方法,TOPCon工艺路线分为LPCVD/PECVD/PVD路线。从工业应用角度看,掺杂多晶硅层制备方法,要求工艺简单、产能大;隧穿氧化层因其对电池整体性能影响十分关键,要求工艺制备的膜层致密度高、均匀性好。
从技术角度看,PECVD法能实现LPCVD法同等制备效果,且清洗绕镀简单,工艺精简、良率预期更高。LPCVD路线技术最成熟,但有严重绕镀、原位掺杂难等问题。因绕镀,LPCVD设备需增加一倍设备;PVD路线,根据ISFH研究观点,PVD钝化效果略差。且实际运行中,维护频率高,开机率低;而PECVD路线轻微绕镀、且清洗容易,可原位掺杂、工艺精简,爆膜问题可通过电池背面微制绒解决。隧穿氧化层质量对电池效率影响至关重要。文献数据显示:从膜层密度角度看,PECVD制备的氧化层密度(2.2g/cm3)要优于LPCVD(2.15g/cm3);从膜层均匀性角度看,PECVD法制备的氧化层粗糙度1.38nm,与LPCVD制备的氧化层粗糙度1.36nm相当。
从经济性角度看,PECVD路线设备投资成本低、产能大、维护成本低、开机率高。根据皇氏集团机构调研纪录表,(1)PE路线比LP路线设备采购成本少;(2)PE路线工艺时间短,单台设备产能大,设备机台数量少,省空间,设备好布局;(3)维护成本对比:LP路线石英管寿命平均56天,石英舟寿命60天,石英件消耗162万/台/年,PE路线石英管寿命1-2年,只有正常的石墨舟消耗,LP设备的石英件消耗比PE设备费用预计多出3530万/年(5GW计);(4)设备人员配置上,LP路线估计是PE路线的一倍以上,每天在做维护换石英管,且设备利用率较低,更换石英管需要3-4小时,期间整台设备需停机。
因此,我们认为工艺稳定后,PECVD成为TOPCon主流工艺,推动TOPCon大规模量产。建议关注:光伏整线设备龙头捷佳伟创(公司推出PE-Poly,即采用PECVD路线)、光伏激光设备龙头帝尔激光。
风险提示: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电池技术迭代对设备影响的风险;设备技术研发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摘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用于技术分享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若您认为文中来源标注与事实不符,若有涉及版权等请告知,将及时修订删除,谢谢大家的关注!
编者注:在新能源的道路上,不论你同行与否,不论你觉得这条路上有多少满意或者不满意的事情,也不论你觉得身边人都是普通人或者英雄,但最终这群人的奋斗都会让中国的科技横扫这个世界。
浅尝江湖水,深品其中意,再闻已是江湖人——《锂电江湖》

●【LDJH-3527】钠离子电池负极行业深度报告:钠离子电池发展迅速,负极材料产业化进程加快
●【LDJH-3504】碳中和领域研究及锂电制造市场研究报告
●【LDJH-3498】锂电隔膜行业深度复盘报告:隔膜赛道中国接棒,涂覆+出口缔造盈利新平台
●【LDJH-3491】一年一度铜业大典(2022版)(99页)
●【LDJH-3455】钠电深度,产业链视角看钠电应用和投资机会
●【LDJH-3448】导电炭黑行业深度:国产替代加速,复配浆料供应商更具优势
●【LDJH-3389】钠离子电池专题1:多方发力 趋势已成
●【LDJH-3378】钠电行业深度:硬碳负极从零到一新突破,生物质路线前景广阔
●【LDJH-3322】钠电池材料:正极材料量产在即,三大线路齐头并进
●【LDJH-3296】钠离子电池深度研究报告:钠电量产元年来临,重视“变革”与“切换”
●【LDJH-3233】2022年中国动力电池关键材料发展趋势报告
●【LDJH-3220】钠电池负极从零到一,硬碳材料突出重围
●【LDJH-3219】钠离子电池,别出“芯材”,“钠”样精彩
●【LDJH-2959】电池材料前瞻(二):钠电重生,硬碳先行
●【LDJH-2958】前瞻新技术之三,锂电三国,数“封”流路线,还看4680
●【LDJH-2830】电解液产业链供需两旺,龙头公司强者恒强
●【LDJH-2794】4680大圆柱专题:极致设计、极致安全、极致制造
●【LDJH-2507】4680系列之电解液体系变化:4680,能量密度和电芯降本再下一城
●【LDJH-2502】快充将带动负极材料体系升级,硅基负极、PAA、CNT
●【LDJH-2360】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升级方案与发展趋势研究
●【LDJH-2315】深度报告:乘时代之风云,划时代之宁德
●【LDJH-2226】2022全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发展研究
●【LDJH-2117】全球储能发展回顾与展望暨储能产业白皮书2022发布
●【LDJH-2109】CTC、CTP、CTB技术路线全梳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