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存储市场被三星、海力士、美光等巨头垄断,中国虽是存储芯片消费第一大国,却在供应端严重依赖进口。不过局势正在悄然改变,长江存储、兆易创新、长鑫存储,共同撑起了国产存储芯片的希望。
长江存储切入的是 NAND 闪存这一全球竞争最激烈的赛道,NAND 闪存是智能手机、SSD、U 盘、服务器的核心元件,技术迭代极快,基本上两三年一个台阶。长江存储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创新的 3D NAND Xtacking 架构,逻辑电路与存储单元分层制造,再通过铜互连结合,可大幅提升存储芯片的 I/O 速度,同时提高良率和扩展性。相当于在全球巨头基本走同一条路的时候,开辟了另一条道路,并且还跑通了。长江存储已量产 232 层 3D NAND,并向 300 层进发,虽与三星已宣布的 300+ 层、美光的最新技术仍有差距,但在主流市场上已可满足国产替代的需求,进入了华为、小米、联想等国内厂商的供应链体系。
兆易创新的起点是 NOR 闪存,这是 MCU、汽车电子、IoT 等领域的必需品,兆易创新目前已是全球前三的玩家,广泛应用于家电、汽车、工业控制等场景,出货量稳定。但兆易创新真正的目标在于 DRAM 和 NAND,DRAM 方面与合肥长鑫合作,逐步切入内存市场;NAND 方面通过投资/合作等方式参与生态建设,提供存储综合服务。
长鑫存储目标直指 DRAM,该赛道技术专利壁垒极高,三星、海力士、美光几乎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长鑫先切入成熟工艺,量产 19nm 的 DDR4 和 LPDDR4X 产品,虽然与国际主流的 DDR5、LPDDR5 仍有代差,但已能满足部分手机、PC 和服务器的应用,代表着中国 DRAM 领域真正实现了从无到有。下一目标直指 HBM 这一高端领域,争取在未来 3-5 年追上国际先进水平的一个梯度,让中国在 DRAM 这个最薄弱的环节至少不再完全依赖进口。
三家企业的布局互补,长江存储主攻 NAND,长鑫存储专注 DRAM,兆易创新覆盖 NOR 并向全品类拓展,让中国在存储领域的拼图第一次接近完整。
#算力 #芯片 #半导体 #中国制造 #要有中国芯 #战略性新兴产业 #行业研究
长江存储切入的是 NAND 闪存这一全球竞争最激烈的赛道,NAND 闪存是智能手机、SSD、U 盘、服务器的核心元件,技术迭代极快,基本上两三年一个台阶。长江存储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创新的 3D NAND Xtacking 架构,逻辑电路与存储单元分层制造,再通过铜互连结合,可大幅提升存储芯片的 I/O 速度,同时提高良率和扩展性。相当于在全球巨头基本走同一条路的时候,开辟了另一条道路,并且还跑通了。长江存储已量产 232 层 3D NAND,并向 300 层进发,虽与三星已宣布的 300+ 层、美光的最新技术仍有差距,但在主流市场上已可满足国产替代的需求,进入了华为、小米、联想等国内厂商的供应链体系。
兆易创新的起点是 NOR 闪存,这是 MCU、汽车电子、IoT 等领域的必需品,兆易创新目前已是全球前三的玩家,广泛应用于家电、汽车、工业控制等场景,出货量稳定。但兆易创新真正的目标在于 DRAM 和 NAND,DRAM 方面与合肥长鑫合作,逐步切入内存市场;NAND 方面通过投资/合作等方式参与生态建设,提供存储综合服务。
长鑫存储目标直指 DRAM,该赛道技术专利壁垒极高,三星、海力士、美光几乎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长鑫先切入成熟工艺,量产 19nm 的 DDR4 和 LPDDR4X 产品,虽然与国际主流的 DDR5、LPDDR5 仍有代差,但已能满足部分手机、PC 和服务器的应用,代表着中国 DRAM 领域真正实现了从无到有。下一目标直指 HBM 这一高端领域,争取在未来 3-5 年追上国际先进水平的一个梯度,让中国在 DRAM 这个最薄弱的环节至少不再完全依赖进口。
三家企业的布局互补,长江存储主攻 NAND,长鑫存储专注 DRAM,兆易创新覆盖 NOR 并向全品类拓展,让中国在存储领域的拼图第一次接近完整。
#算力 #芯片 #半导体 #中国制造 #要有中国芯 #战略性新兴产业 #行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