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金融圈里,银行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人人都在喊内卷。但我今天要给出一个可能反直觉的判断:保险行业,特别是头部的保险公司,在未来的发展潜力和从业性价比上,会全面超越银行。\n \n为什么我敢这么说?因为两个行业的核心商业逻辑和发展阶段完全不同。银行的核心业务——存贷差,本质上是一个越做越薄的生意。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和互联网金融的冲击,银行想轻松赚钱的时代已经彻底结束了。为了维持利润,它们只能把压力层层传导,逼着所有员工去卖信用卡、卖理财、卖保险,搞得怨声载道。银行的增长故事,已经很难再讲出新意了。\n \n但保险不一样。中国的保险行业,无论是从保险深度(保费收入/GDP)还是保险密度(人均保费支出)来看,和发达国家相比都还有巨大的差距。这个差距,就是未来最确定的增长空间。随着中国人均收入的提高、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大家风险意识的觉醒,对高质量的健康险、养老险、财富传承类保险的需求正在爆发。保险行业正处在一个从“产品推销”向“专业服务”转型的黄金时代。\n \n更关键的一点,是保险公司作为“大买方”的能量被严重低估了。一家大型保险公司,本质上是一个巨大的资产管理平台。它通过吸收来的海量、长久期的保费资金,在资本市场上进行投资,获取长期稳定的回报。这让它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天然就高于作为“资金中介”的商业银行。\n \n这也决定了保险公司内部的岗位价值分化。如果你只盯着卖保险的业务员,那确实没什么意思。但如果你能进入一家头部保险公司的总部,从事战略、产品、核保、精算,特别是进入它的资产管理公司做投资,那你的职业平台和发展前景,会比在银行的大部分岗位要“香”得多。\n \n我举个例子,一个学生,双非本硕,背景一般,今年拿到了某央企保险省分公司的产品支持岗offer,月薪过万,福利待遇对标央企总部。而他那些背景比他好的同学,去四大行省分行,年薪包可能也就10-15万。再往上走,头部保险资管的投研岗,薪酬和地位完全不输给大公募。在银行体系内,除了总行核心部门和理财子公司,有多少岗位能与之匹敌?\n \n所以,别再用老眼光看保险了。银行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而保险的专业化、资管化时代才刚刚开始。对于聪明的求-职者来说,选择一个正在起飞的行业,远比守在一个缓慢下沉的庞然大物里要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