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峰哥。最近我去拜访了几位白酒经销商,聊下来心情有点沉重。行业寒冬,真不是嘴上说说而已。不少老经销商苦笑着说:“现在打款就是亏,不打款连‘牌桌’都下不了。”\n一、现状:价格倒挂、库存压顶,渠道陷入“亏本游戏”\n二、为什么会变成这样?\n我和几位业内朋友总结出这么几个原因:\n1. 同质化内卷太严重 各家酒企产品差异小,只能靠促销、压价抢市场。你投10个点促销,我投15个,结果价格越杀越低,谁都没利润。\n2. 大环境收紧,需求萎缩 商务宴请、大众消费都在降级,喝酒的场合变少了,但酒厂还在拼命生产。\n3. 库存堰塞湖,从厂到店层层积压 厂家压货给经销商,经销商再压给终端,可最终开瓶的人没增加,货都在库里躺着。\n4. 酒企盲目冲业绩,不管市场死活 很多企业只顾着年报好看,一味追求增长指标,导致渠道“超载”。\n5. 地方税收依赖,难以主动刹车 白酒是很多地方支柱产业,税收压力大,政府也不愿看到企业减产。\n三、破局,光靠等政策有用吗?\n有经销商呼吁:“应该政府出手控产量!”但这在市场化环境下操作难度很大。更多人认为,得从行业内部找方法:\n企业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别什么都想做 比如茅台站稳2000+,五粮液、国窖占住1000+,而洋河梦6+、古20、青花汾酒等聚焦300–800元次高端市场。各做各的价位带,别互相踩踏。#白酒文化\n行业应拒绝恶性竞争,共建健康生态 可以联盟抵制低价倾销、窜货乱价,但这得靠大企业带头,小厂跟进才行。\n从“压货思维”转向“动销思维” 厂家别只会催打款,要多帮经销商动销、做推广、开瓶盖。考核指标也要变——不再是“你打了多少款”,而是“你卖出了多少酒”。\n四、未来的酒,该怎么喝?怎么卖?\n和年轻人喝了几场酒之后,我也明显感觉到三个趋势:\n1. 场景变了:\n2. 度数低了:\n3. 价格实了:\n五、写在最后\n这个行业确实正在经历一轮残酷的出清。但危机背后,也是转型的契机。谁能真正读懂消费者、回归产品本质、重建渠道信任,谁就能熬过寒冬,等到下一个春天。\n我是峰哥,我们下次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