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中国白酒祖庭,何以在李渡?(风土篇)

作者:本站编辑      2023-02-07 22:13:53     15

            

「进贤在线」江西·进贤新媒体一线品牌

业务洽谈:189-7002-5487


2002年夏天,江西。位于南昌市进贤县李渡镇的李渡酒业有限公司,决定对老厂区生产车间进行扩建,结果居然挖到了酒家的“祖宗”,证明中国白酒的“祖庭”就在李渡镇。何以是李渡?这里究竟有什么得天独厚的机缘?

01
川流不息,可沟通南北

李渡这块区域,原隶属于文人墨客辈出的抚州临川。冠名为“李”,说明在历史上曾经是李姓的聚集区。据该镇《李氏五公家谱》记载,北宋年间,李姓人家因“喜其山水之盛”而迁居至此。怎么个“盛”法?这就要说到李渡的“渡”字了。

江西境内,有一条发源于武夷山西麓广昌县的长河,它蜿蜒上千里,流经南丰、南城、金溪、临川、抚州等市县(区)。这就是抚河,江西五大河流之一。李渡镇处在抚河中下游,连接了江西境内多个名城,在水上交通繁茂昌盛的时代,天赐的地理位置,注定了它不平凡的命运。

水路通,商路通
图为四通八达的李渡水路,身处在一片河网之中的李渡人, 可越水泛舟,轻轻松松地把生意做到抚河沿岸的各大乡镇。

相传,早在唐太宗贞观年间,李渡一带就兴建起码头,沟通抚河南北货运,名为“清远渡”。“朝发抚州,午至李渡,夜抵南昌”,说的就是李渡作为交通枢纽的作用。晚清《临川县志》记载了清代李渡码头的繁忙景象,称停靠在这里的货船,能绵延5公里有余,竖着排不下,就横着排十几列,占据大半河面。各色货物在此装运卸载,夜半三更依然灯烛辉煌,川流不息。

南来北往的人群在这里停驻,善于操奇计赢的商贾,及时把握住了这个重要商机,为留步于此的人们提供各种生活服务。饮食、娱乐、旅店等应运而生,鳞次栉比地坐落在李渡镇的老街区。

上图可见,李渡镇三大码头与商业街及烧酒作坊遗址的空间距离。

如今走在这里,虽看不到当年比肩接踵、人头攒动的盛况,但有心者却不难发现,街边的一些老建筑并不是中国传统的朱甍碧瓦,而是极具欧式风格的洋楼。它们建造于清代,大多有两三层,高度大约7至10米,在当时的江南地区算是鹤立鸡群。它们的存在提醒着人们,这座地处江南一隅的小镇,一度曾与外界亲密交融。

02
坐拥粮仓,沃野是底气

李渡以水陆之便吸引众人驻足,李渡的酒也随之传遍天下。不过,名气再大,也要产品本身质量过硬。李渡的酒凭什么在酒文化兴盛的中国博出一席之地呢?最主要的,还是依靠它优越的地理环境。

“依抚河之滨,拥赣抚粮仓”,李渡镇坐拥水源,有丰沛的水利设施用于农业灌溉,是水稻等农作物的最佳培植和孕育地。1994年,北京大学考古系、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美国安德沃考古研究基金会联合组成中美农业考古队,对进贤县城南2公里的城墩遗址进行水稻耕作调查,发现了五千年前的残留稻谷。

天时地利人和
李渡镇沃野葱茏,用粮食酿酒,可谓占尽天时地利。左页图所示,是李渡镇后街福生号酒坊的遗存,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其门面在晚清时 改建成西洋风格。这是一处“前店后坊”式的酒坊,其原本的酒库和经营者的老宅,就位于酒坊对面。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酒以粮食酿造的居多,只有农业发达、粮食有余的地方,才会拿出口粮来制酒,所以,家有余粮的江西,自然与酿酒业一键连通。

江西是水稻的乐园。清同治九年(1870年)的《临川县志》记载:“县多有之稻之黏者曰秫,俗谓之糯,有早糯、有晚糯,名目不一,并堪酿酒,制醯、麴间用之。”民国《南昌县志》也说:“南昌纵横百里,平衍卑下,水、土各居其半。盱、赣两河交会其间,经流贯于域中,纬流络其上下,宜稻谷,民勤耕稼。”水稻种植这一优良产业,延续到了近现代,至1986年,李渡镇有居民6977户,34907人,耕地面积达25666亩,其中水田2.3万亩,可见该地仍以种植水稻为主。优质的水资源和适宜的土壤,为适合酿酒的糯米提供了天时和地利。

图为尚未进入下轮发酵的粮食糟,即“酒醅”
在中国以农业为主的传统社会里,商人处在社会组织的最末端,与之相关的词语,几乎都带着贬义。因为商鞅在秦国变法时定下了商业误农的基调,总人数就那么多,如果从商的人多了,农田自然会被荒废。没有人生产粮食,以田税作为一大财政来源的农耕帝国,还怎么运行呢?然而,在重农抑商的环境下,李渡镇却成功跳出了这个圈,把农业转化为商业,让农作物高度变现,又带动其他行业齐头并进,共同创造了当地的物阜民丰。

未完待续……
▲源自《中华遗产》
说一说您的观点与几十万进贤人分享
可在下方留言

|往期精彩内容| 

【一老一小】向“老年代步车”说不!

【少年儿童心向党】进贤县“少年儿童心向党”亲子阅读活动获奖结果出炉啦!

关于全面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下载城市通APP招聘、人才、房产网)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