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在外交、外汇等方面的特殊功能,白酒一度被上升到“战略物资”的高度。为提高白酒产量和质量,当时的轻工业部牵头进行了两大战略部署:一是组织全国名酒评比,二是展开白酒技术试点。\n \n这两大部署几乎汇聚了当时我中国最顶尖的酿酒科研技术力量,其中的技术带头人,就有周恒刚。\n \n1953年,周恒刚奉命调入原中央地方工业部食品工业局任工程师,随后在1957年首次主持河北涿县试点。试点结束后,他结合之前烟台、涿县两次试点的成果,将烟台酿酒操作法修订为“合理配料、低温入窖、定温蒸烧、麸曲酒母”——这就是后来被业界称为“白酒大法”的烟台操作法,其独特之处正是用麸曲酿酒。\n \n这位1942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科的高材生,是我国白酒原辅料、中间品及成品酒分析方法的奠基人之一,曾主持了全国第二、三、四届评酒工作,是我国白酒品评理论、品评技术、品评方法的奠基人。\n \n工业化奠基,名酒定鼎,科技开疆。他的身影,贯穿了白酒产业至关重要的三个时代,他的故事,也是中国酒业现代化进程的缩影。\n \n为弘扬周恒刚矢志躬行、务实探微之科学精神,由周恒刚同道至交、弟子门生、亲眷晚辈等首倡发起,并诚邀受教于先生之酿酒同仁,受益于先生之酿酒同业支持,周恒刚酿酒科学文化研究院成立。同时,由研究院与好酒地理局联合主办的《周恒刚传》采访暨科学文化考察活动现正式启动。\n \n著名文化学者纪连海和酒业知名专家组,将成立科学文化考察组,对周恒刚在科学试点、工艺研究、定型命名、技术指导等方面渊源深厚的人物、企业进行访问和考察,探秘酿酒科学,发掘美酒文化。\n \n7月29日,活动将走进古井贡酒,探寻周恒刚对名酒科学创新的启蒙影响。\n \n从1952年到1989年,五届全国评酒会如同我国白酒品质进化史的坐标。\n \n而周恒刚,一人便执掌了其中三届(1963年第二届、1979年第三届、1984年第四届),对名酒价值的确立和白酒品评体系科学化、标准化的推动,居功至伟。\n \n古井贡酒,正是在全国评酒会上与他结下不解之缘。在1963年周恒刚主持的第二届全国评酒会上,古井贡酒凭借卓越品质一鸣惊人,名列白酒第二,震惊全场。\n \n如今古井贡酒最广为流传的评语:“色清如水晶,香纯似幽兰,入口甘美醇和,回味经久不息。”正是当年周恒刚亲自总结得出。\n \n在之后的第三、第四、五届全国评酒会上,古井贡酒继续蝉联国家金奖。周恒刚感慨,“连获金奖四连冠,这确实不易啊!”\n \n#好酒地理局 #古井贡酒 #周恒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