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零讯】乡村如何发现亦工亦农产业、亦城亦乡产业、亦农亦商产业、亦农亦数产业?
作者:本站编辑
2023-02-05 18:13:12
36

工农城乡关系是基本的经济社会关系,是世界上任何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都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必须将其置于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去认识和谋划。振兴乡村,不能就乡村论乡村,还是要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要在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等方面切实发力,不断拓展乡村产业发展空间。第一,发现亦工亦农产业,发现农业食品产业,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基于农业发展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必然要求。第二,发展亦城亦乡产业,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乡村文化、生态等多样化消费需求出发,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目标,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要潜力,发挥产业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更充分地发挥乡村资源独特优势,提升乡村资源价值,拓展农民致富路径。第三,发展亦农亦商产业,把推推动产业集聚和人口聚集互促的产城融合发展,以县城为重要载体,推进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县域统筹,一体设计、一并推进。第四,发现亦农亦数产业,积极促进乡村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培育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
姜长云博士指出,由于汉语的多义性,农业强国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强”作为动词,可以将“农业强国”理解为农业让国家强起来,成为现代化强国。将“强”作为形容词,可以将“农业强国”理解为农业强的国家。但从国际经验来看,达到较高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应该是建成农业强国的底线要求;在现代化强国中,往往农业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农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较低。因此,建成现代农业或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可以成为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依托和必要条件。但主要依靠农业很难让国家真正强起来,成为现代化强国,农业强难以成为国家强或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充分条件。因此,“农业强国”更应理解为农业强的国家,农业强可能成为国家强或建成现代化强国的基础支撑之一,但不能将“农业强国”理解为主要依靠农业就能让国家强起来。因为大多数现代化强国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农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都较低,农业很难成为国家强大的主要动力源,充其量只能说农业强可以成为国家强的众多动力源之一,或者说农业是立国的重要基础。因此,在更大程度上可以说,农业强是国家强在农业上的映射和侧影。
为何乡村振兴需要懂爱爱、懂运营、懂善会三位“董先生”?第一,需要懂爱爱。就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振兴之路千万条,建强干部队伍是第一条。“村看村户看户,乡村振兴看支部。”村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村干部是推动农村发展的主力军,只有坚持把打造过硬乡村干部队伍作为重中之重,才能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的组织基础。第二,懂运营,就是懂的乡村资源资产的运营的运作体系。一切资源都有可能变成资产,一切资产都有可能变成资本,一切资本都有可能用于稳增长、防风险、保民生,真正把资源资产资本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富民之道千万条,壮大村集体经济是抓手。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壮大是推动与促进乡村发展的有力抓手。要培育特色产业,创新开展“一村一项目·党建引振兴”行动,组织开展县域(区域)行政村全面梳理盘点资产资源,策划包装特色项目,招引优质社会资本,拓展食品保障、生态涵养、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特色餐饮、文化传承为一体的产加销、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推动形成“一村一品”“一镇多业”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第三,懂善会,就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人才队伍。振兴乡村千万事,头雁领航能成事。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从实践来看,乡村普遍面临人才引不进、育不出、留不住等难题,人才匮乏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瓶颈。要筑巢引“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要深化落实人才引进、培养、职称评聘、薪酬待遇等改革制度,聘请农业领军人才、科研院所专家帮助规划乡村产业发展,吸引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兴业,鼓励高校毕业生支教、支农、支医,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集聚。要助“雁”展翅,健全政府主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带动社会力量参与,建立本土人才库,通过乡村人才培训基地,实施定向培养、订单培养等精细化培养模式,提高农村实用人才“存量”。要促“雁”扎根,真金白银落实乡村人才保障措施,持续优化基础设施条件、改善人才工作环境、提高待遇保障水平,不断完善人才正向激励机制,让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众所周知,以“劳动者、土地、科学技术、资本、数据、生态、文化”七个人类社会依次出现的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为依据,划分了原始社会、二元社会、三元社会、四元社会、五元社会、六元社会、七元社会等七个历史阶段。第一,原始社会:生产要素主要只有劳动者。采摘渔猎、刀耕火种、游牧畜牧、广种薄收,主要靠劳动力去向大自然索取。第二,二元社会: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者、土地。人们为了获取热量,以生命体为对象的劳作,以土地为主要生产资料的种植活动,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土地就是命根子,“八山一水一分田”是许多地方的真实写照。第三,三元社会,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者、土地、科学技术。技术的载体是人才,乡村“好把式”“土专家”“田秀才”和农业职业经理人,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发挥作用、大展身手,为农业农村发展厚植人才根基。第四,四元社会,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者、土地、科学技术、资本四元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重新重组农业各类要素,用工业化理念运作农业。第五,五元社会,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者、土地、科学技术、资本、数据,让农业长上数据的大脑,成为可控制的智慧农业,数库模,网端云,人货场。第六,六元社会,加上了生态,体现乡土风貌、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推进乡村自然资源加快增值,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得益彰,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第七,七元社会,加上了文化,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大力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大家都知道,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产业振兴是五大振兴的大拇指,大拇指要不帮忙,另四个手指头就难以端起一个杯子来,那么,2023,乡村产业头雁要带着什么来过这一年。第一,带着功能价值。乡村产业内涵丰富、类型多样,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价值,乡村特色产业拓宽产业门类,休闲农业拓展农业功能,乡村新型服务业丰富业态类型,是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产业。涓滴细流,都朝大海奔涌;点点星光,汇成浩瀚星河。2022年,乡产人一家一户的“小账本”不断汇成产业振兴的“大民生”。第二,带着国家重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都给乡村产业有关联,为新时代新征程乡村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第三,带着心中梦想。心有所向,何惧路长。带着过往的历练和成熟。星光不负赶路人,江河眷顾奋楫者,每一个在乡间、工厂、网络上拼搏奋斗的日子,都是进入明天的底气。第四,带着未来可期。带着未来的期待与规划。江河多曲折,道路非笔直,前面的路途不会轻松,但我们可以携手相伴、共克时艰。跬步终至千里,云帆必济沧海。第五,带着信心信念。山水万程,步履不停。新的一年,让我们和时间做个约定,在广袤乡村这片广阔天地上,在百花齐放的乡村产业里腾跃纵横,绽放光芒。祝所有乡产头雁人,不负韶华,逐风挽浪,随心所向,梦想成真。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乡村漫记公众号

乡村振兴系列丛书火热销售中...
欢迎选购 点击下单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下载乡创APP
了解更多最新农业政策信息

更多资讯尽在:
#传统二十四节气 #立春 春日到来,人们随春生之势而动。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开始,播种下一年的美好和希望。不负春光,以脚步丈量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