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白酒历史源远流长,到九十年代初期已经提出了“四大香型、六小香型”的概念,各类香型的代表作品更是不胜枚举,各有特点。\n \n白酒香型的确立并不是企业规定,而是按照国家标准为主、业内共同认可的一个评判标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为依据来进行区分:\n \n口感上区分——\n \n酱香的味最重(高级酯、高级醇等总含量也最高),浓香居中,清香更低(香型物质总含量也是最低的)。兼香型主要指酱香和浓香混合香型。特点为浓兼酱,酱兼浓。\n \n对于其他香型在口味上也可以非常明显的特征,比如有米香型(代表三花酒,米香味)、凤香型(代表西凤酒、口感很圆滑)、董香型(代表董酒,药味)、豉香型(代表白玉冰烧,咸味)等若干。\n \n酿造工艺上区分——\n \n酱香型,原料高粱(酿酒)、小麦(制大曲),制作高温曲(60℃以上),原料清蒸,采用八次发酵八次蒸酒,用曲量大,入窖前采用堆集工艺,窖池是石壁泥底等。\n \n浓香型,原料高粱、小麦,制大曲用中温(55~60℃),原料混蒸混烧,采用周而复始的万年糟发酵工艺,用曲量为20%左右。窖池是肥泥窖,为丁己酸菌等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并强调百年老窖。泸州特曲、五粮液都号称是数百年老窖酿成。\n \n清香型,原料除高梁外,制曲用大麦、豌豆,制大曲的温度较上两种低,不得超过50℃,并用清蒸工艺,地缸发酵等。\n \n米香型,原料大米,糖化发酵剂不用大曲,而用传统的米小曲。发酵工艺特点属半液态法,而别的香型白酒多属固态法。发酵周期比用大曲的少1/5以上,仅7天左右,贮存期一般也较大曲酒少。\n \n酿造方法上区分——\n \n清香型需要对发酵池进行清洗,每次都用小曲发酵,微生物种类较为简单。\n \n酱香这是用老窖发酵,微生物种类要复杂很多,相对发酵过程也会复杂一些。\n \n而其他香型酒类则也有自己特殊的地方,比如西凤酒要放入“酒海(荆条、白布、蛋清等等制作的容器)”陈酿,董酒要加入中药酿造,豉香型则要放入肥肉进行陈酿。\n \n白酒的香型与其化学组成部分密切相关,这些化学组成部分都是发酵工艺的产物。工艺不同,白酒的化学组成部分不同,香型不同。\n \n各类酒香型的代表酒品——\n \n酒香细分则主要为: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和其它香型。1993年国家又颁布了“兼香型”和“凤香型”,在国家级评酒中,目前业内公认的有十二种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