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类流通行业龙头华致酒行近日发布的2024年财报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炸醒了整个白酒市场。财报显示,华致酒行2024年营收94.64亿元,同比下降6.49%,净利润仅4444.59万元,同比暴跌81.11%,创下上市以来最差业绩。更令人担忧的是,华致酒行第四季度直接亏损1.23亿元,毛利率跌至4.14%,为上市以来最低水平。
华致酒行的财报暴露了酒类流通行业的三大痛点。第一,库存高企。截至2024年末,华致酒行存货高达32.59亿元,占总资产的45.81%,其中白酒库存同比下滑11%,但葡萄酒库存却逆势增长20%。第二,价格倒挂。2024年,飞天茅台市场价从2900元/瓶一度跌破2000元/瓶,目前仅回升至2100元/瓶左右,导致华致酒行计提存货跌价准备6083.73万元,同比增长超110%。第三,电商渠道“增收不增利”。尽管华致酒行电商营收增长72.87%至20.92亿元,但毛利率却从6.86%骤降至2.36%,营业成本增幅高达81.21%。
华致酒行的困境并非孤例,酒便利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1136.63万元,同比下降48.77%,随后因实控人被立案调查、股份冻结等问题,被迫以400万元低价出售驻马店酒便利股权。怡亚通2024年营收776.17亿元,同比下滑17.8%,净利润1.06亿元,同比下滑24.92%,其酒饮业务子公司净利润更是暴跌32.80%。曾经的“囤酒大户”歌德盈香则陷入欠薪、闭店风波,被迫收缩战线。
但我们似乎不应该将流通巨头业绩的下滑归咎于行业,2024年中国白酒产业销售收入7963.84亿元,同比增长5.3%,虽然增速有所放缓,但整体依旧保持良好的上升态势。此外,酒类上市公司的年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体现行业发展的状态,从已经公布的酒类生产企业上市公司年报数据来看,业绩整体向好。
很显然,行业没问题。
虽然当下电商、直播、闪购等新兴的流通模式发展迅猛,但批发分销仍然是酒类流通的主要方式,从事着批发分销活动的经销商活跃于各级酒类流通市场。支撑起酒业稳健发展的,是全国各地的大小经销商们。
在消费习惯变化、电商冲击、库存高企、价格倒挂等多重压力下,传统的“囤货-涨价-套现”模式已难以为继。未来,酒类流通企业必须加速向精细化运营、数字化营销、精准化服务转型,才能在行业洗牌中存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