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0年代始,鉴于当时白酒产业集中度低、生产装备及技术落后,以及全国粮食相对匮乏的前提下,国家有关部门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一直将白酒生产线列为限制发展类行业。发展至今,当时的情况均已不复存在,但受限于发展政策限制,白酒产品生产准入标准难以提高,白酒重要产区的优势难以发挥,同时,产业迟迟不能建立退出机制,落后产能无法及时淘汰,优势产能和优质资源又不允许进入,从而导致白酒产业无法贯彻市场公平竞争和自然淘汰机制,这些成为白酒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
为此,中国酒业协会多次向国家相关部门汇报并呼吁,取消或者调整白酒产业限制性政策,并于今年两会召开期间,组织了白酒企业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取消白酒产业限制政策的议案”。此次征求意见稿的调整顺应了行业发展的需求,对白酒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里程碑式的积极作用。
产业政策调整对白酒行业优质资源和产区优势提供支撑
行业优势资源将发挥积极作用,在扩大规模,异地发展方面,有利于优势资源、资本进入白酒行业,有利于建立起良性的竞争机制,扶优限劣,使无证小作坊受到限制,有利于使白酒市场进入良性竞争,对白酒市场秩序形成正面影响。
产业政策调整对白酒产区建设产生积极作用
自2012年以来,我国白酒产业进入深度调整期,针对产业广泛存在的生产企业多、小、散、乱问题,中国酒业协会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名优白酒产区建设,以实现全国白酒产区全方位的综合体系建设为目标,构建名酒价值表达体系。以“发现美酒”为主题,与各产区政府积极创新发展思路,推进中国白酒产区建设;深入诠释名酒内涵,发布“世界十大烈酒产区”;发展高品质、国际化表达的中国白酒酒庄;联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共同建设的“中国白酒之都”、“中国白酒名城”产业集群等措施。以系统性、立体化、全维度标准体系,解释产区,评价产区,建设区域品牌,为推动白酒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此次产业政策调整可以成为政策性疏导的产业创新发展指导措施,进而得到有效落地实施,使全国以酿酒产业为重点经济支撑的产区优势得以发挥,对白酒主产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生有利影响。
产业政策调整使白酒生产准入标准有望提高
我国白酒实行生产准入制度,随着新的食安法颁布实施和消费需求的发展,为提升白酒食品安全监管保障能力,提升白酒生产准入标准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客观需求。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司早于2015年就已完成了《白酒产品生产准入细则》修订工作,此次产业政策调整,将使白酒行业生产技术、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诚信体系、溯源体系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有力推动白酒产业落后产能淘汰机制,促进白酒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