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于雷:推动农合机构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作者:本站编辑      2023-02-02 11:55:46     59



推动农合机构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黑龙江银保监局党委委员、二级巡视员 于雷

黑龙江银保监局坚持监管引领,推动辖内法人农合机构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高质量发展为总目标,持续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认识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

黑龙江银保监局党委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辖内农合机构切实提高发展质量、提升风险化解能力,以自身高质量发展为黑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对金融企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推进,离不开金融资源的配置、服务和助力,在现代化实现过程中,金融企业应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不仅要满足实体经济对融资的需求,更要进一步满足社会多元化的财富管理需求,要提高金融普惠性,让更多小微企业、低收入群体获得便捷的金融服务。

服务新发展格局,要求金融企业发挥更大的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金融作为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社会资源配置的枢纽,金融企业要迎难而上、勇于担当,主动服务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农合机构要当支持“三农”、支持小微发展的主力军,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宗旨,把高质量发展与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结合起来,支持实体经济创新,聚焦乡村振兴,加大对农业农村重大项目等融资支持力度。

分析研判当前形势,深入理解公司治理与高质量发展之间关系

党的二十大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部署。提升公司治理质效是黑龙江省农合机构新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农合机构提升同业竞争力、统筹配置好金融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服务于农业发展的必然出路。

必须将政治性、人民性作为机构高质量发展的前提。银行机构是一种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农合机构作为地方法人机构扮演着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服务农业农民的重要角色。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将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融入日常经营管理全流程中。同时,要深刻认识到,农合机构没有实现高质量发展,就是没有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就是服务经济社会、服务“三农”、服务消费者不到位的表现。

必须牢固树立金融安全风险意识。当前,内外部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农合机构在经营中如何准确识别风险、切实把控风险至关重要。高风险机构数量多、不良资产包袱重,说明农合机构在实际经营中没有充分认识到风险和发展质量的关系、风险和业务拓展的关系。

必须努力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农合机构经营日趋艰难,必须要转变过去“以规模论英雄”的旧思想,将规模发展逐步向高质量发展进行转变。要加强对市场形势和客户需求的分析,结合市场形势转变经营思路,明确经营中的目标客户群,发挥好“两会一层”、监督体系、激励约束机制的作用。

必须秉承党的领导是公司治理提升的根本保障。党的领导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最大政治优势,如何将党的领导持续深化是提升农合机构公司治理质效的根本保障。一个机构领头人的能力素质、价值取向、道德水平等与机构的发展方向和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发挥出正向引领作用,是决定一个机构是否具有健全的制度体系、缜密的监督手段、先进的科技系统的关键。

必须准确识别能力与发展间的正向关系。农合机构靠农贷业务起家,农贷业务是农合机构发展的根基。伴随着县域经济转型、国有大行下沉竞争,农合机构遇到了较大竞争压力。但要充分评估资产规模、员工能力、信息科技水平等因素,对开展非涉农业务要“量力而行”,不能图一时的规模发展之快,引发可能长期背负不良资产包袱的严重后果。

贯彻落实公司治理五年规划,全面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要走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黑龙江省农合机构还面临着历史包袱沉重、经营发展困难、竞争优势不足等诸多困难,归根结底,公司治理有效提升才是推动黑龙江省农合机构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切实保障。

2021年末,黑龙江银保监局印发了《黑龙江省农村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水平提升五年规划(2021-2025)》(以下简称《五年规划》),目标是解决制约农合机构在走向高质量发展道路上遇到的困难,推动农合机构提升市场竞争力、创新力和抗风险能力。《五年规划》提出力争在2023年底前农商银行的公司治理水平能够初步支持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需要,2025年底前能够基本支持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五年规划》在全省农合机构落地实施。一是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逐步融合。全省农商银行全面完成“党建入章”工作,确立了党组织在公司治理架构中的法定地位,严格落实了“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明晰了“三重一大”事项党委职责边界和前置议事程序,进一步提高了决策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二是股权管理和关联交易管理不断强化。全省农商银行股权质押比例压降至22.52%,质押超比例机构降为21家,股权基本实现100%托管。对“劣质股东”实施名单制管理,对超比例关联持股和不符合“两参一控”要求的“问题股东”进行动态监测管理并制订压降计划。三是公司治理架构和监督体系不断完善。全省62家农商银行基本完成董事会和监事会分设,60家机构完成董秘选聘。将公司治理纳入经营考核和员工行为管理制度,为后续的依法依规问责提供了制度遵循。四是风控管理机制不断健全。推动省联社强化对异地贷款、银(社)团贷款等重点业务领域的内控合规管理和风险防控。重点整治信贷资金被挪用、违规办理担保贷款、员工经商办企业、员工帮助伪造信贷材料通过贷款审批等违法违规行为。

进一步发挥《五年规划》在农合机构高质量发展上的引领作用。一是优先解决发展问题,打好高质量发展基础。全面提升形势分析研判能力,找准发展方向,解决发展症结,提高发展能力。充分认清发展是解决农合机构问题的基础,要让发展覆盖新增风险,逐渐消化存量风险。二是在体制机制建设上不断突破,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加强风险预判,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决策部署,要稳字当头、精准拆弹、做实预案,坚决不能成为重大风险的制造者。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和信息科技研发力度,持续完善干部培养选拔机制,最大化发挥后备人才库作用,加快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通过学习借鉴外省机构先进信息科技管理经验,提升黑龙江省农合系统整体信息化水平。四是提升内部审计效能。内部审计部门对业务风险要充分识别,对业务背后风险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聚焦重点业务、重点环节,关注监管工作要求是否落实、新制度规定落实效果是否达标,提升对业务风险预判的准确性和前瞻性,切实改变出现风险再审计的被动局面。

实习编辑 | 刘红伟







往期推荐

(点击查看)

俞林: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金融新篇章

以监管引领为“帜” 推动大连清廉金融文化建设再出发

人保财险福建省分公司:聚焦农户需求 护航乡村振兴

吉林:“讲说评做”  推进清廉金融文化建设

一缕茶香 几多情深

冰雹刚过,Ta就到了……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