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金融博览》│认识那个最不了解的自己

作者:本站编辑      2023-02-02 03:04:10     32

编者按:2022年,和读者朋友们共话中国茶和茶文化,新的一年,我们开始新的旅程。从“茶品天下”,到“心灵茶坊”,我们想如同品茶聊天、围炉谈心一般,与大家聊聊心灵相关的话题。

我们将从心灵发端,共同走一段心路历程,完成一次心灵的疗愈,从而让心灵少些负重,多些轻盈;少些迷茫,多些澄澈;少些烦恼,多些快乐;少些徘徊,多些坚定……假以时日,生活在烟火尘世的我们,可以冲出内心的藩篱,实现心灵的突围,迎接每一个灿烂的日出,拥抱每一缕温暖的阳光,直面困难,笑傲人生。

“心灵茶坊”将要涉及的话题,可能看似分散,互不关联,然主题却是一个:要正确认知世间的人和事,需要先认识那个最不了解的自己。

来吧!在“心灵茶坊”,和我们开启一段轻松愉悦的心灵旅程。

我曾在一次参加志愿者活动时,认识了一位金融圈同行。因为我们“金融”专业和“志愿者”身份的双重连接,我们的交流便多了一些共同话题。

交谈之中知道她是本市某银行支行的行长,在任行长之前,长期做审计监督工作。职业特性养成了她特别认真、凡事较真的性格。可就是这种在工作中算是“长处”的性格,在生活中却成了“短处”,甚至在处理一些生活事务时,她也搬出审计的程序和方法,非得分个是非曲直、子丑寅卯。人是极为复杂的生物体,无论生理和心理,都极为复杂。因而,以人为主体的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很难用对与错、是与非来简单判断。正是这种理想与现实的不统一,导致这位朋友一度心态失衡,焦虑不安,患上了抑郁症。

突然有一天她告诉我,她要辞去工作,一心去做公益,但辞职的想法遭到家里人的一致反对。犹豫彷徨中她找到我,想听听我的建议。得知她的这一想法非常坚定,我也觉得有必要在她递交辞呈之前,找她谈谈。作为一名志愿者,我倒不是反对她做公益,而是我认为她目前更应该、更需要做的是干好自己的工作,她需要这份工作比做公益更重要。据我所知,她孩子才上幼儿园,先生的薪资也不高,还有双方老人都需要赡养,而家里又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她做这样的决定其实是不了解自己,对自己到底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及需要什么缺乏清晰的认识,因而辞职的决定未免意气用事,有些冲动草率和盲目,对自己不够负责,对家人也不够负责。

我们在茶室长谈了3个小时。作为心理辅导,3个小时并不能改变她对工作、对公益特别是对自己的狭隘片面甚至错误的认知,但值得欣慰的是,她放弃了辞职的想法,对辞职后自己将面临的困难有了一定的判断。这是她重新认识自己的开始。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这位朋友的状态回归正常。工作上仍是特别认真负责,但在生活中却懂得了一些回旋的技巧,生命也多了几分宽容和淡定。

我这位朋友,其实能力不差,工作又非常认真,责任心也很强,对工作要求高。但由于机制体制和下级等诸多因素,其负责的工作起色不大,成效不佳,因而受到上级的批评。她因此情绪有些低落,闷闷不乐,怀疑自己是否得了抑郁症。我对她说,受到上级领导批评,心情不好,抑郁是可能的,但不是得了抑郁症。这里要区分两个概念:抑郁和抑郁症。抑郁是一种情绪状态,抑郁症是一种精神疾病。人生难免悲欢离合甚至遭遇挫折打击,人的情绪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任何人都可能因为不如意而抑郁寡欢,这是一种正常的情绪,而只有当这种情绪长期存在且不能自我调适了,才可能由量变导致质变,严重成一种精神问题,即抑郁症。所以,当情绪出现不愉快的时候,要以适当的方式尽快释放出来,否则就会发展成病状,影响身心健康,导致严重后果。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养育孩子是不可忽视的话题,也是一生中需要付出很多心血和精力的重要事件。孩子的教育问题,从来都是国家、社会、家庭非常关注的。毫不夸张地讲,不少父母生活中的心力大部分甚至全部都在孩子身上,孩子的状况就是父母心情和家庭气氛的晴雨表。令人遗憾的是,当前有些家长更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孩子的成长过程;更重视孩子能够考上一所理想的学校,而忽视孩子的人格塑造;更重视主观单向的灌输,而忽视让孩子主动地接受。因而生活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边是父母苦口婆心,一边是孩子置若罔闻;一边是父母望子成龙,一边是孩子叛逆偏执、我行我素。从实例看,青少年甚至成年人的很多心理障碍,如性格缺陷、人格障碍等,无论问题的轻重程度如何,几乎都可以追溯到童年。孩子成年后的很多心理弱点甚至心理障碍,都与童年的经历和环境有关。所以,童年的经历和意识,对一个人形成良好性格和健全人格非常重要。比如,孩子童年时期遭遇羞辱、恐惧、怀疑,会对外界充满敌意,缺乏安全感,在心里筑起一道坚硬的屏障,把自己与外界隔开,导致成年后的社交障碍、冷漠、自卑甚至仇恨。又比如,孩子童年受到溺爱、娇宠,成年后性格往往走极端,以自我为中心,要么自私专横、性格暴躁、喜欢暴力,要么懦弱胆怯、缺乏自信也不相信别人,适应性独立性较差。

这里依然是给父母提供了一条途径:要教育好孩子,就必须认识孩子,而认识孩子,必得先认识自己——你该为孩子做什么、能为孩子做什么、为孩子做了什么?

还有一个问题也值得深刻思考:既然孩童时期的经历和环境会在成年人(父母)的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那么,父母又该给孩子的童年打下什么样的烙印呢?这些烙印不仅决定了孩子内心的需要,也影响他们成年后看待事物的心态、视角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因此,教育孩子的过程,对父母而言,既是在回望来路中认识自己,也是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认识孩子的现在和未来。认识自己越是清醒清晰,认识孩子也就越是清醒清晰。

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更加认识别人。良好的人际交往,也需要知己知彼。心灵相通,同频共振,才能拉近彼此心的距离。否则,双方的思维不在一个频率:想法你东我西,行为南辕北辙,沟通无效,相互埋怨,心的距离越来越远。建立和增进良好的人际关系,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以心换心,并增加彼此心灵的“熟悉度”。这个心灵的“熟悉度”怎么理解呢?打个比方,就如同银行的“零存整取”,双方互为对方的银行或客户,只有一次次存入真心,即有了无数次的“零存”,最后才有连本带利的“整取”。只有相互了解,才能相互理解,也只有相互理解,才能相互支持。

古语讲: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十全十美更多是一种理想主义,现实中几乎不存在,也不符合辩证法。因此,每个人的性格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障碍。那么,你了解自己的性格障碍吗?只有认识了自己的性格障碍,才能修炼人格,增强涵养,排除障碍。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说法,也不完全正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一个人很难改变自己的性格,但在当今文明社会,人们都在追求人格更加完美,生活更加美好。所以,性格也是可以通过不断提升修养改进和完善的。

认识自己需要时常检视自己。检视自身的不足,是一种对自己深刻认识之后的启示和反馈。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不足,而每个人改正缺点弥补不足,既是完善自我的需要,也是对文明建设作出的贡献。

认识自己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理性智慧地拆除自身的“情绪炸弹”。不良情绪不但会影响自己的心态,让自己烦躁不安,也会让别人不舒服。因为,谁也不愿意在自己身边埋下一颗“情绪炸弹”,等着自己受伤害。

认识自己可以把情绪引向关注更有意义的事情,更真切地感受快乐和幸福。有的人“身在福中不知福”,究其根源,就是没有认识自己。如同那句:世界不缺美,而缺发现美的眼睛。换个说法就是,快乐和幸福常在,只是需要用心去感受和体验。

生活如同大海,总有潮涨潮落。人生不如意,常有十之八九。你的心理承受能力到底有多强,面对人生航程的惊涛骇浪时如何勇敢自救,当身心遭受重创时又如何从容处理应激反应,这些都需要掌握必要的专业方法技能,训练自身应对能力,还需要不断修炼自己,正确认识自己,提升心理能量。

那么,从现在开始,努力去认识那个最不了解的自己吧!因为,只有清楚地认识了自己,人生才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本文刊载于《金融博览》2023年第1期

投稿邮箱

jrbl2011@163.com

订阅方式:

1. 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2-488

2. 电话订阅:010-6326 5031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