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食品行业春节期间舆情信息汇总(1.16-1.29)

作者:本站编辑      2023-02-02 00:23:17     32



    食品伙伴网讯 春节期间,食品行业舆情信息有:北海通报“4个菜1500块”调查处理情况;知名商超蓝环章鱼事件引关注;官方回应西安回民街6根面20元;“58元烩菜没肉事件”各方发声;店主卖自制香肠男子10倍索赔,法院驳回;“男子称餐厅海鲜 葱姜费占菜价60%”上热搜;顾客曝快餐店成品橙汁兑水售卖。
  北海通报“4个菜1500块”调查处理情况

  舆情概述
 
  1月25日,有游客发布视频并配文称:在北海就餐消费时被宰“4个菜1500块”。随后,“游客爆料北海用餐4个菜1500元”的话题登陆热搜,引发各方关注。
 
  1月27日,店家回应称菜是明码标价,且过年期间货少,有涨价,否认让司机拉客。
 
  1月28日,北海市场监管局发布了调查处理情况。经查,该店已取得《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等合法资质,店内所用电子秤经检定合格,且该店海鲜池内的海鲜产品全部明码标价,消费者所点的四道海鲜在点菜单上的价格与海鲜池标注价格一致。但该店家存在支付出租车司机回扣招揽客人、未与消费者充分沟通即匆忙配菜下单、部分海鲜经烹饪后份量略少等问题。北海市市场监管局等相关部门已责令该店家停业整顿、限期整改并立案处罚。
 
  舆情点评
  涉事餐馆通过给司机回扣的方式揽客,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营秩序,也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消费者在遇到合法权益被侵犯时,可向监管部门进行投诉举报。此外,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从重从快查处。
 
  知名商超蓝环章鱼事件引关注

  舆情概述
 
  1月18日,“深圳一网友称在山姆买到蓝环章鱼”“山姆回应蓝环章鱼事件”等话题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据悉,1月17日,一位深圳的网友称,家人几日前曾在山姆福田店买了一盒冷冻小章鱼,打开发现里面有一只疑似剧毒的蓝环章鱼。对此,山姆福田店工作人员表示,店内的章鱼均为国产人工养殖,出现蓝环章鱼的概率非常低,会联系当事人核实情况。
 
  1月18日,山姆发布官方回应称,山姆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对供应商的产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查验供应商的相关资质证明,严格执行进货查验制度。山姆称,其再度向供应商进行了核查,该产品原料确认出自中国海域,且工艺过程涵盖对蓝环章鱼的控制。同时,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也到该网友提及的门店进行了检查,未发现异常。山姆销售的冻章鱼生产商福建大海星视频有限公司及供应商福州金海洋贸易有限公司也发布联合说明称,“本公司生产的冻章鱼,原料从进厂加工,到成品出厂销售,每道工序严格筛选,保证不存在蓝环章鱼,且我司之前生产的所有批次也没有发生蓝环章鱼混入现象。”
 
  1月19日,“深圳市场监管”公众号通报了有关情况,称涉事门店可出示章鱼产品供应商和生产厂家的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检验报告等索证索票资料,资质齐全,未发现涉事门店存在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对全市27家山姆和沃尔玛门店的货架和库房进行排查,未发现有“蓝环章鱼”。
 
  此外,事件当事人也回应称,“本意只是想提醒大家注意安全,也在发微博前先和客服反馈了。目前我和我家人没收到商店来自任何方式的联络,所有截图已经发送给关心这件事的媒体朋友帮助澄清,我个人不再赘述了。最后只想说真的很失望。”
 
  舆情点评
  蓝环章鱼又称蓝圈章鱼、豹纹章鱼,因身上鲜艳的蓝环而得名。蓝环章鱼所分泌的毒素中含有河豚毒素,误食可导致中毒。消费者在采购章鱼时,需做好辨别,以防误食;水产品销售单位也需履行进货查验义务,提升风险隐患排查能力,为消费者的舌尖安全保驾护航。
 
  官方回应西安回民街6根面20元

  舆情概述
 
  1月25日,一段游客投诉西安回民街某面馆6根面卖20元的视频引发关注。1月26日,#官方回应西安回民街6根面20元#的话题登上热搜。事发辖区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称,面条确实分量不足,已督促面馆整改,油泼面增加50%的分量,价格明码标价,同时提升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工作人员表示,已找到当事游客,要求面馆为其退款,也欢迎前来回民街消费的游客对商家的不规范行为投诉。
 
  舆情点评
  作为商家,诚信经营是根本。如此不规范行为,不仅砸了自己的招牌,而且也给当地抹黑。因此,每一个商家都应该诚信经营,自觉维护市场秩序,以产品质量赢得顾客信赖。另外,建议当地执法部门加大对旅游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对违法行为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严惩一起。消费者在遇到类似问题时,要积极大胆地向当地监管部门投诉举报,以维护自身消费权益不受侵害。

  “58元烩菜没肉事件”各方发声

  舆情概述
 
  近日,“游客称58元一碗的烩菜内没有肉”“58元烩菜没肉爆料者称被辱骂近崩溃”“市监部门调查游客称58元烩菜没肉”等相关话题上热搜,引发网友热烈讨论。据悉,1月25日晚,在西安一家面馆,有游客花费58元钱购买了一碗烩菜,上菜后发现碗内压根没有肉,只有大白菜和几片胡萝卜,像是一碗“白菜汤”。随后,她随手拍了视频发布到网络平台,引发各方关注。
 
  1月27日上午,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表示,执法人员已经到现场检查,目前正在处理此事。1月27日下午,郑女士表示,通过社交平台发布自己的遭遇后,遭到部分网友私信辱骂,导致她的精神几近崩溃。涉事面馆老板则回应称,店内烩菜都是按标准进行配料,并未宰客。
 
  1月28日晚,陕西西安临潼区市场监管部门进行回复,经查该店持有《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菜单中标注的菜名为“特色大烩菜”,价格为58元/份。目前旅游投诉部门已与游客取得联系并征得谅解。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已责令该店停业整顿。
 
  舆情点评
  不论那个行业口碑是第一位,消费者不仅看服务体验好不好,而且看产品质量好不好。作为店家,诚信待客、货真价实,才能有更长远发展。监管部门也要加大检查力度,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作为消费者,外出旅游,不论是购物消费还是吃饭都要擦亮眼睛。
 
  店主卖自制香肠遭男子10倍索赔,法院驳回

  舆情概述
 
  1月19日,“男子买灌香肠起诉其为三无产品被法院驳回”“店主卖自制香肠遭男子10倍索赔”的相关话题登陆热搜。据悉,胡先生在武汉开了一家灌香肠店。2021年12月,一男子来到门店,购买了30盒灌香肠,总价七千余元,胡先生按照该男子要求对香肠做了简单包装,包装袋和礼盒上标明产品名为“胡志红手工香肠”,还标明了储藏方式、保质期、制作公司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几天后,该男子向工商部门投诉,称买到了胡先生门店加工销售的“三无”产品。2022年6月,该男子向法院起诉胡先生,以消费者权益受损为由,要求十倍赔偿。经过激烈的法庭辩论,法院认为,香肠属于武汉市冬季节令性食品,原告所购手工香肠为现制现售食品,不属于预制包装食品,不适用预包装食品的标签规定。法院遂驳回该男子的诉讼请求,随后,该男子上诉。2022年11月,经过两审终审,武汉市中院判决维持原判,驳回了该男子的诉讼请求。
 
  舆情点评
  近年来,类似索赔案例不在少数。如果商家存在过错,消费者索要“十倍赔偿”在情理之中。但若是打着维权旗号,妄图钻法律漏洞,必定不会得到支持。建议这种作坊类店主能提高警惕,在注重食品包装细节的同时,也要了解一些法律知识。
 
  “男子称餐厅点海鲜 葱姜费占菜价60%”上热搜

  舆情概述
 
  1月26日,“男子称餐厅点海鲜葱姜费占菜价60%”的话题登上热搜。网友李先生反映,在宁夏银川一餐厅与朋友聚餐,点一份蛏子117元,另收单价为12元的3份葱姜费计36元,葱姜费相当于菜价30%;另一份花蛤66元,另收3.3份葱姜费计39.6元,葱姜费相当于菜价60%。对此,1月26日,涉事餐厅回应称,结账单上的“葱姜”其实不是葱姜佐料费,而是海鲜的加工费,“葱姜”指的是海鲜的做法,该店的海鲜加工费也是按斤数算,该顾客选择的做法是每斤12元。工作人员还表示,海鲜的食材费和加工费分开单独算是银川当地海鲜餐厅常见的一种收费方式,店里的加工费标准也是当地市场的标准差不多,在店里也都是明码标价的。 
 
  舆情点评
  虽然店家对葱姜费进行了解释:不是葱姜佐料费,而是海鲜加工费。但是以葱姜费的称呼代替海鲜加工费,消费者不明不白,容易产生误会。建议餐饮单位规范各类名称,明码标价,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顾客曝快餐店成品橙汁兑水售卖

  舆情概述
 
  1月25日,在湖南娄底,有顾客发现一家快餐店用成品橙汁兑水售卖。视频中,店员往桶里加了半桶橙汁,再加了半桶水倒满,地上还放着成品橙汁。对此,该店店员表示将会调查核实处理。
 
  1月28日,娄底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此事回复称,按照橙汁的制作工艺,浓缩橙汁一般需要加水;鲜榨橙汁是否需要加水,江西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张季林认为,取决于压榨橙汁工具、风味口味调节、个人喜好等因素。综上,橙汁加水并非一定违反食品安全法规。鉴于视频发布者尚未提供经营者的具体地点,联系视频发布者也尚未回复,市场监管部门无法进一步核实具体情况。
 
  舆情点评
  橙汁加水是否违法,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作为商家,理应合法合规经营,严格规范操作流程,让消费者喝的放心。需要提醒消费者的是,在外选购鲜榨果汁时一定要擦亮双眼,看清楚制作过程,再决定是否购买。如果有条件,建议还是自己在家现榨比较靠谱。

来源:食品伙伴网 作者:沐夕


欢迎与食品人在线交流

生产技术 添加剂 工厂设施

质量管理 行业监管 餐饮管理

体系认证 包装储运 实验室管理

 微生物 理化 仪器分析

保健食品 企业管理 职场人生

www.foodmate.net

食品伙伴网,网聚食品人

微信客服 18006452914

部分文章转自网络,侵权或稿费请联系

业务合作请联系 0535-2122193

食品伙伴网公众号矩阵

请点击小图,长按识别二维码


食品伙伴网


食品论坛


食品伙伴网
订阅号


食品
晚九点


食品研发
与生产


食品标法圈


食品
质量管理


食品
实验室服务


食品邦


食品安全
风向标


HACCP
联盟


食品理化
检测


食品饮料
创新研究


特殊食品
与添加剂


食品供应链
管理


食品微生物
检测


食品饮料
产业研究


Global
Foodmate


餐饮
质量安全


食品仪器分析


感官科学
与评定


饲料和宠物
食品合规


食农
认证联盟


实验室管理
与服务


食品原料

供需服务

工业化
餐饮联盟

酒类技术
与认证联盟

LabPTP
能力验证

肉制品联盟

食学宝
(微课堂)


食品会议
培训中心


计量伙伴


水产加工
技术联盟


食品有意思


食品学生汇


食品实验室
信息化管理


宠物食品
联盟


食育网


食品职业
技能中心


动植物
检验检疫


休闲零食
创新联盟


传实翻译


国际食品


食品伙伴网
国际站


烘焙食品
联盟


功能食品圈


食品伙伴网
商务中心


会展食讯


食用菌产业
技术联盟


食品伙伴网
乳品汇


食品
人才中心


药物微生物
检验


食品采样服务


环境
监测联盟


化妆品
合规联盟


化妆品
检验技术


北京食品
联盟


食品精益管理


食品标准查询


食品论坛交流




点击“阅读全文”查看更多相关话题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