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中国肉禽类预制菜产业:肉禽预制菜市场需求高
随着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上升,饮食结构由温饱型消费转向膳食平衡型消费,对肉类的需求呈现上升趋势,并在消费者追求便利化用餐的趋势下,肉禽类预制菜迎来发展契机。
2021年中国肉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977亿元,2026年将达3289亿元
2021年中国肉禽预制菜行业规模为977亿元,同比增长17.8%,预计未来中国肉禽预制菜市场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26年肉禽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3289亿元。疫情期间,线下餐饮消费受到制约,整个肉制品市场的需求量持续上升,且在受疫情因素影响后上涨速度加快。
2016-2026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市场规模及预测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3459亿元,同比增长19.8%,预计未来中国预制菜市场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10720亿元。预制菜有效地降低了餐厅运营成本,且缓解了疫情期间堂食减少的损失,吸引了各大连锁餐饮品牌入行布局。
中国肉禽类预制菜消费者就餐习惯
调研数据显示,有肉禽类预制菜购买经验的消费者中,87.1%有在家做饭的习惯。消费者就餐在意的前三因素有:卫生健康、菜品种类、价格。艾媒分析师认为,在外就餐与叫外卖都存在卫生状况和食品安全的隐患,消费者首要担心的是卫生健康问题,其次是价格,标准化的预制菜更加卫生,并且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肉禽预制菜市场需求较高
从B端市场来看,餐饮市场规模持续上升,2021年达到4.6万亿,但餐饮行业人工、房租不断上涨。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通过布局中央厨房或者与预制菜生产企业合作引入预制菜。从C端市场来看,消费者购买预制菜的主要目的是方便快捷,超六成消费者购买预制菜的次数提升,且国民消费水平上升,对肉制品的需求不断攀升,因此C端预制菜蕴藏巨大的增长潜力。
2023年中国烘焙食品行业消费者洞察:消费者更倾向购买有品牌的烘焙食品
随着中国消费升级进程加快,人们将更加注重生活品质方面的消费,中国烘焙食品行业人均消费量有望持续上升。2022年中国烘焙食品行业市场规模达2853亿元,随着人均消费水平的增长及餐饮消费结构调整,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容,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3518亿元。在多元化消费需求的驱动下,稻香村、鲍师傅、轩妈等品牌不断加强技术投入及拓宽销售渠道。
中国烘焙食品行业消费者行为分析
调研数据显示,每周至少购买一次烘焙食品的消费者占比达到93.2%,其中每天购买烘焙食品的消费者达6.6%。相比2021年,每周购买4-6次的消费者占比提升。价格方面,消费者单次消费20-40元的占比最高,达38.6%。相较2021年,单次消费40-60元的比例提升幅度最大。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消费者已经形成每周消费烘焙食品的习惯,且多数消费者单次消费金额达10元以上,较多消费者愿意接受单次40元及以上的高消费,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变化有助于烘焙食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烘焙食品行业消费者主要消费场景
调研数据显示,67.1%的消费者将烘焙食品作为零食,充饥和替代正餐也是烘焙食品主要消费场景,均达50%以上。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如今烘焙食品零食化和正餐化趋势明显,烘焙食品已不限于单一节日场景,其在生活中的消费场景日益丰富,送礼也逐渐成为烘焙食品的重要消费场景之一。
中国烘焙食品行业消费者口味喜好度
调研数据显示,消费者购买烘焙食品时选择芝士味、水果味的超50%,选择牛奶味、蜂蜜味、奶油味的在40%左右。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消费者对烘焙食品口味偏好较多样化,企业可以调整产品口味或者进行口味创新以迎合消费者多元化的口味需求。
中国烘焙食品行业消费者品牌敏感度
调研数据显示,92.7%的消费者更倾向购买有品牌的烘焙食品,81%的消费者对部分品牌有明显偏好,其中11.5%的受访消费者表示只购买一个品牌。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虽然消费者对单一品牌的忠诚度仍有提升空间,但大部分消费者都会选择知名度较高、品质更好的品牌。
产品更趋多元化、健康化,冷冻烘焙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追求增强,消费者对于烘焙食品的需求更加多元,健康又有趣的烘焙食品更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原材料的选取也将更加趋于天然健康、低脂和低糖。生产方面,冷链烘焙技术对传统烘焙生产模式进行优化提升,冷冻烘焙已逐渐渗透到商超及便利店。
来源 | 艾媒咨询,中食协食物委精编发布
友情提示 | 精选编发仅为公益学习交流,不代表本号观点及立场。
凡本号注明 “来源:XXX”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号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