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医学类:由骨关节外科花奇凯教授主持、陈炎参与的团队项目《治疗下肢难愈性创面的内置式全自动化横向骨搬移器械研发及应用》,数字医疗类:放射科副主任彭鹏教授团队项目《铁捕快——全球AI精准诊断脏器铁含量领航者 》斩获大赛银奖;


治疗下肢难愈性创面的内置式全自动化横向骨搬移器械研发及应用
项目负责人:花奇凯
项目成员:陈炎、苏宏杰、潘开祥、侯俊
项目介绍:
下肢难愈性创面包括糖尿病足等,治疗困难,花费高,常导致截肢。花奇凯教授团队前期研发出外置、手动式骨搬移器械治疗下肢难愈性创面,取得良好效果。但器械调节较繁琐,佩戴不便。故拟进一步研发内置式、全自动化器械,使骨搬移的调节更方便,同时保持高愈合率、保肢率,更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更好地服务人民。
项目负责人:彭鹏
项目成员:张灵、黄予欣、唐琴、庞筱琪、唐成、 黄福灵
项目介绍:
项目软件通过AI算法自动精准识别铁过载脏器MR图像感兴趣区并测值,与基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5年影像大数据所得的依据MR图像测值计算铁浓度公式相结合,一键式精准评估脏器铁负荷水平。打破国外垄断,弥补现有软件缺陷,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项目负责人:吴隆燕
项目成员:陈俊强、杨丽、苏凤、杨梅、叶祖琼、马利萍
项目介绍:
本项目以日间服务为切入点,通过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强化信息化建设,依托互联网+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构建贯穿患者诊前-诊中-诊后的智慧诊疗,运用智能设备与智能物联为患者提供入院-手术-出院的全流程智慧服务。以科技优化日间服务,让患者乐享智慧医疗。
项目负责人:唐利华
项目成员:韦琴、向佳伶、黄玉琳、唐清、杨少丽、黄秀萍
项目介绍:
易得尿女婴集尿裤,为临床上女婴留取尿标本而设置,包括纸尿裤和设置于纸尿裤上的集尿装置。纸尿裤本体为短裤型、环贴型纸尿裤。集尿袋为非渗液性柔性材质,为医用塑料且一体成型,集尿袋连接区与集尿袋的集尿主体之间通过易撕结构连接,操作方便,尿标本采集成功率高,且婴儿穿着舒适度高,不易引起会阴部周围皮肤潮红、湿疹、尿路感染等不适。
项目负责人:韦秋英
项目成员:郑丽萍、崔妙玲、郑宝石、关心、洪梅、龙一杞、刘晓余、关妮、许盈莹、谢园园、刘菊梅
项目介绍:
我们的创新之路从瓣膜的发展说起,生物瓣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当患者使用生物瓣膜,术后无需终身抗凝,将给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生物瓣的清洗目的:以去除瓣膜表面的戊二醛溶剂,以免腐蚀病人组织。已有文献报道,戊二醛溶剂残留加速钙化,导致瓣膜植入后衰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术中多种因素的影响,于是我们认真探索,构思出智能化术中生物瓣膜清洗机。清洗机由六个主要结构组成,我们可以通过操作台设置时间来启动操作。承载板设有三个可拆卸透明清洗盆,因此便于观察清洗全过程。可拆卸支撑板,分别支撑电机与可拆卸持瓣棒,以便于更好的隔离无菌区域。清洗机可以用在医院里术中生物瓣膜的智能化清洗,还可以用异体心包及自体心包戊二醛固定后的清洗。
项目负责人:韦坤璇
项目成员:罗俊、刘国萍、林忠秋、覃福礼
项目介绍:
本项目通过以移动信息化手段为媒介,以双教法为基础,将呼吸科吸入制剂用药教育作为切入点,创新临床药学本科实习学生在呼吸病区实践过程中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实现学生能够正确、规范、熟练地对COPD病人进行吸入制剂的用药教育,进而实现临床药学本科教育由“以学生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服务培养模式的转变。
项目负责人:黄承龙
项目成员:黄振光、罗俊、韦室百、潘慧苹、赵敏
项目介绍:依托HIS系统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处方前置审核、特定的移动手推车、扫码枪等,软件+硬件的结合方式,应用平板电脑无纸化调配、核对病区药品,实现了调配时间(人)、核对时间(人)、配送时间(人)、病区收药时间(人)各环节,能够实时跟踪、溯源的药品闭环管理模式。该模式明显提高了病区药品调配和核对的效率,缩短临床候药时间,保证患者用药的及时性和连续性。
内容来源: 院团委
编辑:蓝飞燕
校对:韦娜
审核:蓝飞燕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宣传矩阵
微信公众服务号、订阅号、视频号、抖音号、微博号、头条号:
服务号:广西医科大一附院互联网医院——可预约挂号、智能导诊、在线诊疗、开药、查询检查结果等。
订阅号: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可更多了解医院、科室动态及健康科普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