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2023动漫会展行业【新模式观点与看法】

作者:本站编辑      2023-02-01 02:51:14     26

致读者:

本篇文章5500+字,预计阅读时间17min,文章的前半部分内容,来源于最近扭蛋玩具机项目的延伸,因为设备这段时间出的速度相对较快,所以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后大半文章,主要结合思考了动漫会展行业里,一些新模式介入的运营方法及思考,希望可以给各位读者带来新的收获~


关于扭蛋机项目,我本来打算等到目前这批设备清空后,就停止这个项目的运营(如果不了解项目的,可以了解下这四篇文章内容产品思维;用户角度的极致利他扭蛋机项目复盘销售感悟,相信你在在阅读本篇文章中能有更多的体会

因为这个项目基本上已经把所有可以提升的点,都做到最好了,没有继续提升的空间了,而且后续这个领域产品的上限值太低了,没法继续作为项目进行进一步发展

我的货源主要来源于:厂商店铺老板个人收藏的二手设备,通过计算该产品的品质预估、运费、后续维护成本,如果小于再次交易价格,就可以收入

但是,这项目有几个壁垒,导致它的规模一直有高有低

供应不足,因为二手设备交易,基本上只有客户不从事行业,或者转手处理,才会遇到合适货源,所以非常不稳定

②大部分二手设备不满足于进行再交易的范畴(价格、品质),用户直接下单很划算,我这边过一手反而贵了,所以只能做一些低价优质,和一些可翻新差价设备

非投机倒把,用户需要专业的服务,而我的存在就是帮忙建立优质产品与用户的联系,减少买卖时筛选的精力,以及对应所带来的额外损耗,为服务提供更好的产品体验

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我其实并不是卖货的,我做的是服务行业

由此可见:产品往上做到顶点,一定是不断趋于以服务化为新的核心

这就导致产品的供货进一步减少;

用户热度,行业关键词效应

有些时候某篇小红书比笔记了,或者突然有平台发布了新的相关安利内容,用户通过平台搜索,然后发现了我的产品,感觉不错

这时个人用户来咨询的就会很多,主要用户画像:

①一二线城市宝妈,买给孩子玩  ②高达、假面特摄16-29岁深度宅男群体

其中包含我的客户转介绍,以及产品流通属性,所带来的引流二手交易平台的行为

所以平台其实也很喜欢我这类“自带产品”的商家,可以有效抢占用户停留时长,让平台对外效应更好,对应的我的好数据也会为我带来更多的流量与机会,算上用户,属于三方共赢

有些时候季节到了,一些动漫店铺老板,想要提高营收,或是降低启动成本价格,就会来搜索二手设备

像是这些客户都是我的第一核心用户,因为他们非常清楚我产品本身的价值,了解我服务的增值价值积累行业经验、渠道、保修等

也知道我产品的稀缺性不用过多言喻,都非常乐意与我合作,而且一般数量的需求也会很高,还能带动其他资源的对接积累...

但相反,如果是淡季,咨询量基本上很少

我是因为单领域做成了头部,所以才能把它做成一个项目,

然大部分人正常去做,可能产品只有几个浏览,并且无法出单,这是最为常见的现象

④产品始终无法实现规模化也是重要的问题

尽管我把这个项目做得再好,流量做得再高,我永远只是小打小闹的角色

因为我并非一级产品经营端,而是位于四五端的“个人交易行为”

我的上面永远有官方,永远有厂家,厂家决定了价格,而且行业实现了绝对性的垄断,就连与其合作的议价权,其设备也是百千台起步,更何况厂家还能源源不断的进行生产,把握市场存量的“状态”...

只要我继续做这个领域,我就离不开它对我的“压制”

我所做的所有事情,只要他们想做,就一定会比我做得更好

我对于他们而言,就像是一只在他们手上活蹦乱跳的“蚂蚱”,只要轻轻一捏,对于我而言就是覆灭的打击,像是随时会掉落的“克利达摩斯之剑”一样,扼住了我发展的“咽喉”...

我其实一直都认为,我最大的核心壁垒,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东西,不是产品,不是服务,而是根本就没人看得上这个项目,哈哈~

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小项目,低买高卖,单年盈利也就2-3w,但整个项目给我来的思考有很多,感触也是最深的

它让我明白了,任何项目没有大小之分,做到极致了最终都是一样的结果

重点在于操盘者对于项目的认知抱着只要努力就会成功的念头去做事,这其实是种“傲慢”的行为

因为这样的想法,大概率会在你试着把产品整体形式做出来时,市场没有反响与结果,然后你会觉得项目本身上限出了问题,没有办法去做,通过逻辑自洽,丧失了一个本来属于你的“登场机会

举个例子:有点像你去爬泰山,你兴高采烈的爬,觉得不过如此,缺少了敬畏心,当你半天爬到了门口时,你感觉不行了,“战术”上选择了放弃,并且庆幸自己及时止损,殊不知你失去了一次“朝圣”的机会...

也正因为你从来没有见过高峰的顶点,所以才会一直在山脚下盘旋

你把它当做挣钱的工具,它可能获取不了多少收益,但你一旦去正视它,你就会收获更多

这让我想起了华杉老师的工作方针:做一件事,最简单、最省力的方法就是全力以赴

你跑通过了项目运营的所有环节,通过全力以赴,并且不断的操作下,你的感悟与心得,皆是无价之宝,别人学不会、拿不走,只属于你自己的“元认知”

任何当下的努力,都会在未来开花结果

在我思考了很久后,我做出了跳出产品的决定

意识到作产品,它的发展已然到达了极限,在并非一手厂商的前提下,我所设想的唯一的一条品牌加盟扩张化(无壁垒)的路径也是行不通的

我之前对一批产品设备进行了全新的设计,包括外观品牌与logo,还有一些对应的活动物料,投入了相当大的时间精力去做,费了很大的功夫

我也并非是直接莽着去做的

我首先是通过自己一手的行业运营经验,洞察了相关人群的需求(动漫店铺投放、会展类额外变现产品、家庭玩具),然后模仿了市面上比较大型的投放品牌,借势去做的

实际上这批设计的贴纸内容,我也不知道别人家的设备是哪家代理商去做的,我的运营逻辑是,既然大家都那么做,那么背后一定有它的道理,是在实践过程中测试出来的最佳路径

那么直接模仿学习,在运营上可以省力,确保方向无误...

但我真正去这么做的原因并非主要是这点,我的计划是利用用户对于产品认知的心智,去借势进行“截流”

比如说我的用户,他对这个设备有需要,他一直在市面上看到的都是这些设备,他感觉做的不错,运营的很好,也想找相关品牌的设备,但是他不知道这是谁家的设备,在市面上好像也找不到,也不知道该怎么联系厂商

这时,别人不断对外扩张的“势”,就间接促进了我发展的势能

我直接反其道而行之,做一样相同的设备,但不同的是,我直接创立一个品牌,去让用户主动“看见”...

这招的高明之处在于,只要我不说,大家潜意识里会以为那些设备也是我做的

我则坐享其成的“截流”了对应的流量,实际上这种方法可以应用到很多领域上

其核心并非弄虚作假,而是能让用户看得见的,才是赢家。

因为厂家也在平台售卖的问题,这个计划间接性泡汤

因为平台识图,会搜索至厂家,除非附加更多的价值在货品渠道、运营后端,更先进的合作模式

否则对于用户而言,就没有选择的必要性了

当然,这也是后话,但我实在没有过多的精力去进行实践了,尽管我知道它可行的几率会很高

但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我必须选择发展性更好的项目去做了,因为同时做过多的事情只会分散注意力,最终难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同时我又思考了一些新的东西,结合行业去做,又会产生不一样的“化学反应”

比如运营一个线下的动漫活动品牌,把它打包成一个新项目...在此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动漫会展的组成部分:

传统会展活动的营收分为:门票、商摊、广告赞助等三个部分

其次主要的成本分别在:团队运营、活动场地(租金、现场搭建、活动物料)、营销成本、嘉宾人员(KOL、商演)、现场活动人员等成本

大多数情况下:小活动圈钱,大活动亏钱,有时候不挣不亏,有时候亏了还得挨骂...

按照场地级别可以分为:酒店展、商场展、体育场展和会展中心展,成本规模依次由小到大...

我的想法实际上很简单,就是用互联网思维去做,将一些“不可控”因素尽可能降低,活动模式进行标准化

同时开放全国性质的模式加盟,把所有品牌、货源等渠道进行共享,并利用这个优势去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内部孵化”扭蛋机项目、动漫类相关IP类产品

单年全国组织近百场线下活动,品牌跟流量汇总,这样线下势能会很强,如果能够达成,甚至可以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内卷化”,形成一个新的龙头

我的初步设想是以国风风格为主,不依靠传统的模式盈利,而是依靠效率成本所带来的运营优势,以及整体行业向上发展的趋势

活动的重心在于共创,而非单独个体主办,线上活动预约,区域人数达成,线下就进行活动开展

同时借助规模化优势,去建立自己的「动漫大众意见领袖社群」

再进一步,如果能够结合【培训】【流量传媒】板块内容进行赋能,将舞台及宣传对外部分,进行具有主题性特色的针对优化

再将线上的流量再整合至线下线下的势能再赋予线上形成闭环,就成了

三、四线小城市裂变发展,再聚合人群至一、二线大城市会展品牌,后续核心就在于针对用户源源不断的触达、自成一派的限定展商新文化内容的交流&输出平台,以及品牌规模化带来的成本优势

当你把一件事情做得很大时,除了犯错成本很高以外,其他什么都是便宜的

我的判断是今年暑期,全国会展行业发展的势能会更进一步,甚至更盛18年-19年行业的盛况...

虽然想法很好,但落地其实还是蛮难的

一个是过往有很多相同的失败案例,虽然模式并不相同,但我认为阳光底下并不存在什么新鲜事,如果现在没有人这么做,也就侧面说明这个模式是行不通的

或许是别人相同的模式做出来了,但是我并不了解,也就说明了在某些环节中出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导致规模化会比较困难

也包括比你更高一层级的“大平台”,他们怎么不这么去做,是行不通,还是有更好的方法?你做起来了,他们也这么做,那你是不是就没了...

现实往往不会那么理想,会展是服务行业,只要涉及到与人“产生链接”的部分,往往都会很吃力,而且作为线下平台来说,它的支撑也会很重...

但我由此思路,又可以再降维至产品环节

比如目前AI绘图很火,对于动漫会展行业来说,极大改变了产品形式

你的海报设计、人物IP都不用花钱了,同人商品领域,你利用AI通过调整关键词,进行精准制图,甚至都省了找画师的成本,然后给全国的同类型商摊供货,可以做成199付费行业交流群

甚至打包成知识付费的形式,教你如何去展会摆摊,给你供货,赋能之后又有一个更夸张的玩法

我可以组织地区开展活动,让我的“学员”们拿着我的货去给我的活动摆摊...

这样在活动开始前,我就提前有了两笔预支收入:一笔是批发货品(卖不掉可以退),一笔是参展费用(学员免费),那么活动本身的盈利点就是产品,其次有额外门票收入(甚至于免费)

这种模式的执行起来的问题有两点,一是流量来源,流量来自于平台线下周边

平台流量来自于持续不断的宣传,我的初步想法是针对不同地区的活动场景,进行内容批量化剪辑,在准备要做一场活动前,于平台上架活动团购,并且不断批量投放当地内容

那怎么做当地线下流量呢?

你想想,我门票都可以免费了,那不是可以直接去当地的学校门店、奶茶店、文具店、网咖、热门人流景点、匹配人流店铺等场地,去做活动合作宣传赠票吗?

哪怕10r一张,利润全给到代理门店,这种模式我都不会亏的

第二个问题活动现场问题,没有一个确定的管理者,我的对应方案是,志愿者招兼职空降自己的“人才”

前期能外包专业服务商就外包,后面再考虑自己运营降低成本

因为如果流量规模扩大的话,就应该赶紧在“零和博弈”市场中抢占流量高地,趁此期间快速扩大优势,并且像是成本等问题,会在高速发展中得到掩盖,等市场稳定之后,再去进行相应的优化

这种模式说实话,会扰乱当前的市场格局,因为短时间来看,前期的恢复发展应该是百花齐放,互有参差大平台掌握着专业及先发优势,这种情况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

但我认为当下时代环境,还会有两种情况可能会发生

①有具备领袖气质的人采取了这样的模式,通过实力整合了杂乱散小的市场环境,为行业做出了新的贡献

②有其他行业相关背景的人,发现了这片新大陆,做了为“三体”透露信息的“叶文洁”,比如:利用互联网的运营方式,带领一批互联网人开启相关副业,对传统行业进行降维打击...

当然整个项目的最高归宿,就是被更大的平台收购,最终还是他们能将项目与自身结合,把项目价值发挥的更好

线上卷的不能再卷了,线下一定是风口和机会

我今年的计划,是只做3个项目,目前既定的3个项目分别对应着:个人商业IP海鲜类全平台电商,以及该会展新项目的尝试

我做这些事情的决定,都是基于自身的经验,还有项目的可分配资源,都是先胜而后战的决定

我曾在动漫会展行业取得过一定的成就,具有专业背书

在产品上自身就有设计优势与运营经验,一些货品也是有渠道对接上的;

包括公司跟店铺的载体,也都很齐全,除了领域的相关沉淀,还了解项目整体的运营逻辑...

可以说是真的很难有人,会比我更合适去做这个项目

我想等再过一段时间,小规模去测试这个项目,跑通闭环,尝试再取得一定结果后,将其进行进一步的放大,等到节点时候再稳定爆发

但我并不会为此做很高的项目预期

因为现在的我,比起结果,我更想做的是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会实现...

更多关注自己内心的想法,而不会特别在意结果导向,相较于“做”,我会更加注重整个过程的感受,享受其中

从侧面角度来说,这也是一种做项目时的技巧,在别人咬牙坚持的时候,你就像玩游戏一样

更好的心态,在帮助我们更好做出决策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做事的耐受度

2023,发展成啥样,再说吧~

别给自己太多压力了,挣不了大钱,挣点小钱也蛮好的,不用太过于心急

祝大家新的一年里兔飞猛进,大展宏兔。共勉~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