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稿丨电池中国
“当行业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企业竞争靠‘上限’,即利润;当行业增速放缓的时候,企业竞争就要比拼‘底线’,谁能通过技术、制造、供应链和管理拥有成本优势,谁就能‘破卷’。”在第五届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CIBF2024重庆)国际交流会期间,展湾科技CEO唐栎接受电池中国网专访时谈道,“电池行业的‘卷’有法可解,关键在跳出行业原有模式,通过工业互联网的大数据助力,实现更深层次、颠覆性的降本增效。”
图为展湾科技CEO唐栎在展会现场接受电池中国网专访
图为展湾科技CEO唐栎演讲
据电池中国了解,针对电池产业,展湾科技深入了解行业特性和需求,结合强大的数据采集、工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工业场景数据分析算法和应用等技术,构建了“虚拟现实、节能降碳、工艺调优、质量提升、预测维修和全局协同”6大场景,覆盖锂电池生产全流程,从前段电极制作到中段电芯合成再到后段化成封装,全面赋能电池制造企业数智化发展需求。
>>> 虚拟现实和数字孪生技术
无论是降本、提升效率,还是改善品质,都属于企业管理层需要决策的事情,因而电池企业管理者就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对一线情况进行可视化的观察,所见即所得。
展湾科技依托AIoT、大数据、AI算法和数字孪生4大核心技术,将工业制造领域的长期积淀及共性技术开放共享,根据电池行业的需要进行组合,配合数字空间、工业机理模型、知识图谱等工业互联网核心模块,在数字环境中模拟和优化生产过程。
通过对生产线进行虚拟测试和优化,可以减少试错成本和生产线调整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为转型中的“疑难杂症”开出一剂强劲的“组合”药方。
>>> 节能降碳
基于虚拟现实和数字孪生技术,用数据去降本,是工业互联网“对症下药”的目的之一。据唐栎介绍,一方面,可以基于数据对电池产线各环节设备进行改造优化,实现节能;另一方面,改变传统能源意识,因订单而消耗,利用工业互联网从需求侧去合理分配能源。
除了能源本身,以工业物联网平台及数据平台为数字化基座,以能源为抓手,开展能效提升,AI节能降碳,打造数智物联、人机协同、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链,实现数绿协同的未来零碳工厂。
>>> AI+工艺调优
除了节能降碳,依托工业互联网及数据平台,可以大幅改善产线制造效率和优化工艺,提升良率。
以广泛应用于锂电池隔膜、铝塑膜生产中的分条机为例,通过智采、智算和智控能力,将各行业的专家知识结构化沉淀到平台,再通过AI算法、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对工艺、设备等的自动控制,构建起从数据物联到智能控制的闭环,将行业AI应用进行广泛落地。
事实上,良率的提升本身就是电池产业降本的重要路径之一。
>>> 质量提升
对锂电池来料质量、制程质量、成品质量进行全局跟踪与管控,深度挖掘品质要因,全面评估制程能力,支持质量异常追溯分析,沉淀行业工艺知识和循环调优策略,实现系统化的原材料检测、过程质量控制和成品质量标准与流程,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 预测维修
唐栎指出,基于数据采集、观察和分析,对预防和保障产线关键重要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也至关重要,“关键重要设备一旦出现问题,产量、良率、降本都将是零。”
基于对锂电产线的深度分析与数据监测,唐栎认为,锂电池产线上大量的气缸、伺服电机应用催生了关键部件的预测维修,通过使用先进的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算法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控、预测性维护,降低故障率、缩短停机时间,优化设备可用率与稼动率,提高总体设备效能和生产产能,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 全局协同
具体而言,利用数据采集、工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工业场景数据分析算法和应用,将人、设备、系统和产品等要素连接起来,将效率、质量、能源三大成本核心透明化,基于全流程的实时感知,打开“成本黑洞”,应用智能算法和大数据分析,实现成本管控的全局协同。
据悉,目前展湾科技1+X工业互联网创新解决方案在电池产业已经得到了头部企业的深度应用。以全球领先的锂电池隔膜行业龙头恩捷股份为例,展湾科技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全生命周期成本透明化,基于对其隔膜和铝塑膜工厂的工艺改善,大幅降低了其人员成本,明显缩短了其产线调试周期,使得其产线速度和良率得到相应提升,该项目还获得了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成为工业互联网在电池领域应用创新的标杆。
本文为电池中国原创(微信号:cbea_battery),转载请注明出处。开白请联系(微信号:15811377405)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