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文化知多少?
作者:本站编辑
2024-05-11 22:11:41
8


• 佳酿故事 •
白酒交织着中国的文化历史,酒精在中国可以追溯到9000年前,起初制造酒精的简单起源被认为是这些最早开拓者的奢侈品。白酒是一种特殊的消费品,具有丰富人民生活,繁荣市场的作用,早在明,清时代,酒就逐渐代替黄酒,成为主要的酒饮。白酒在人民的生活中有特殊的地位,无论是喜庆丰收、欢度佳节、婚、丧、嫁、娶、迎宾宴友还是医药保健等都离不开白酒。古人饮酒,遵循“温克”。也就是说要多喝酒,但是也要能把持住自己,要保证自己不失言、不失态。“三爵不识”是古人饮酒必须要遵循的礼仪。换句话说,就是正人君子喝酒三爵就好了,喝完三爵,就应该很自觉放下杯子,退出酒筵。三爵,是《论语·乡党》所说的“惟酒无量不及乱”的意思,也就是适量,量足就好了。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酒对于国人来讲不仅仅只是一种日常的饮品,它更是孕育了一种名叫感情的真谛。中国的酒,不是饮料,而是一种文化。从上至下,从古到今,中华文明五千年,除了四大发明,就是酒了。酒是礼节,是态度。酒文化,便是中国的文化。中国有句古语叫“空腹盛怒,切勿饮”,认为饮酒必佐佳肴。因为酒进入人体后,肝脏在分解乙醇过程中又需要各种维生素来维持辅助,如果此时胃肠中空无食物,乙醇最易被迅速吸收,造成肌理失调、肝脏受损。古语云:“酒不可杂饮。杂之,善酒者亦醉,乃饮家所忌”。混合饮用,更容易喝醉,而且最后难受的程度,明显大于单喝一种酒的醉感,易引起头昏、恶心、呕吐等症状。自古以来,不少饮酒之人常常喜欢酒后喝茶,以为喝茶解酒其实则不然,后喝茶对身体极为有害。李时珍说:“酒后饮茶,伤肾脏,腰脚重坠,膀胱冷痛,兼患痰饮水肿、消渴孪痛之疾。”除此之外,古代人饮酒时还有一些其他特别讲究的礼节,如:主人和宾客一起饮酒时,要相互跪拜。晚辈在长辈面前饮酒,叫侍饮,通常要先行跪拜礼,然后坐入次席。长辈命晚辈饮酒,晚辈才可举杯;长辈酒杯中的酒尚未饮完,晚辈也不能先饮尽。
所以,古人的酒文化,是“养身又养心”的,虽然现在很多仪式之类的已经不适合现代人,但其中的道理,还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