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非遗展览】黄河大集:“遇见·非遗”2023河口区非遗民俗线上展(十四)

作者:本站编辑      2023-01-28 18:14:00     4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和精神基因。非遗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者、践行者和传承者,他们掌握并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和精湛的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的宝库。

     为丰富河口群众春节期间文化生活,不断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和满意度,特推出遇见·非遗”2023河口区非遗民俗线上展。作为河口区“黄河大集”暨春节贺年季活动的一项子活动,该活动采用线上展播的方式,打造独具魅力的非遗文化活动品牌,让您足不出户就能“居家看展”,在传统民俗非遗文化中寻觅家乡年味,感受非遗文化带来的非凡魅力。

河口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欣马”纯粮白酒酿造技艺



      山东欣马酒业有限公司位于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孤岛镇共青团路158号,是一家以传统纯粮白酒酿造、销售为一体的规模以上白酒生产企业,也是东营市唯一获得“山东老字号”称号的纯粮白酒酿造企业。

      翻开历史的画册,白酒酿造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一直伴随着中华历史文明的发展传承至今。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孤岛林场、同兴农场、青坨农场、黄河农场、济南军区农牧场相继在位于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上的孤岛地区造林、开荒。为了生产发展需要,当时国营孤岛林场一部分有酿酒技术特长的工人就利用甜秸秆(多穗高粱秸秆)进行酿酒,开始了集体形式的小规模酿造生产,醇朴的散酒装在各种容器里,供给当地人民享用,是可追溯的最早的马场酒原型。1963年12月1日,济南军区军马场成立。1964年至1968年,军马场先后接收国营孤岛林场、青坨农场、黄河农场六分场、同兴农场,欣马酒(马场酒)在此诞生。因黄河改道,1973年8月,军马场领导决策利用军马场马二连搬迁后闲置的旧房建窖池继续酿酒生产。为扩大酿酒规模,1976年1月,将酒坊搬至副业连(马六连)。当时白酒生产规模较小,加之政策影响,产品主要供应军马场和部队内部,不对外销售,由于酒质好,喝了不上头,广大消费者比较认可和喜欢,因此人们都称它为“马场酒”“军马场酒”,时至今日,当地人仍这样称呼欣马酒,可见影响之深。1986年,马六连的酿酒作坊与副业厂合并,当年建起两个酿酒车间,共96个发酵池,酿酒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1987年,在主抓酿酒的同时,又新上了食品车间,确定了“以酒为主,多种经营”的发展策略,厂名由此更改为济南军区军马场食品厂。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企业生产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产品逐渐推向市场。1988年3月,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了“欣马”商标,从此马场酒(军马场酒)有了正式的名称。1992年由于部队体制改革,企业更名为济南军区黄河三角洲生产基地酒厂。为贯彻落实中央军委关于部队不再从事经商活动的重大决策, 2004年1月企业进行改制成立了山东欣马酒业有限公司,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要求组建起了完善的法人治理机构,步入社会化经营发展的新阶段。至此,完成了由酿酒作坊—军工企业—现代白酒生产转型的“三部曲”,实现了自己发展史上最靓丽的转身。2016年6月23日,公司在原孤岛林场旧址(现垦利县建林乡),发现了其上世纪50年代初的酿酒作坊旧址,成为欣马酒业发展历史中的又一重要历史见证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