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本篇开头,是在沿用《红楼梦》中“虎兔相逢大梦归”的谶语,以此贯穿寅虎岁尾、葵卯岁首这两个年份,来含蓄地表达在当前疫情和中美关系错综复杂情势下的某种感慨与忧虑。这足以说明邓遂夫先生在网络平台上零星发布的此类文字,确实具有重要和必要的鉴赏价值与收藏价值。微信朋友圈,正是他最常见的交流平台之一。我们经常可以从中感知到他貌似随心所欲,心随意动所抒发的诸多见解及人生观、世界观等。其内容的多样性,思想的鲜明性,谈吐的艺术性、哲理性等特色,都是值得随时加以关注,并作必要的原封不动收藏的。邓遂夫先生往往喜欢在凌晨或黎明时分,在朋友圈分享大量的社会热点信息,中外媒体国际时事报道,以及文化艺术、学术领域的最新动态等等。这些,都可能是他自己在广泛关注与阅读此类最新信息时,顺便分发给微信朋友们了解参考的。在分发的同时,他往往会直言不讳地发表一点他自己的观点看法,促使朋友们作认真的理解和思考。这在微信的流动性传播交流中,颇具积极的、正能量的引导推动作用。况且,我现在所整理转发的邓遂夫先生在兔年初一那天即兴赋诗,怀念师友所生发出来的这个朋友圈内容,是从2023年1月22日12点36分发出后,到25日10点21分截止。抛开大量潜水不露形迹的围观分享者不算,单是公开点赞关注的邓老师各方面朋友,即达整齐的七行之数——七九六十三位。此外,尚有27位红学界、文艺界人士或他的读者粉丝,公开在评论栏留下的数十条热情洋溢、生动话泼的评议或祝辞。像这样的朋友圈内容,对于秋然文苑订阅小号来说实属罕见。为此,本号征得邓遂夫先生同意,独家转载发表,向红迷或其他各界朋友们传递正能量文化信息。
小编是红学家邓遂夫老师的铁杆粉丝。近几年来,邓老师经常将其朋友圈文图,截图发给我了解。收到这类图片或文字截图后,感觉受益匪浅。关于邓老师大年初一这篇朋友圈平台文章的按语怎么写,子湘想了很长时间。最终等到现在(农历正月初五)将近五天,若再搞不出来,就会影响整个程序。即使本编写作水准有限的情况下,也要试着为邓老师这些文图内容写一个按语。幸好,草稿发到邓老师微信后,很快得到了邓老师的回复及说明,并且订正了一些逻辑思维有瑕疵的观点或表述。让小编感到莫大的欣慰。
另外,本篇题为《邓遂夫朋友圈博览》,其后半部分,尚包含邓老师大年初四的一份朋友圈文图内容。他在其介绍文字中写道:
“图一前排的小可爱是(小孙女)桃子;后排左起为:(大孙女)豆子、其表姐妹巧馨和妞妞(后者是我外孙女,曾获省少儿艺术体操多项冠军,即将参加全国少儿体操比赛)。”这些,都包括在后半部文字中一并披露发表。特此说明。
红学家邓遂夫(大年初一)朋友圈原文如下:
“ 除夕夜,闻新岁钟声敲响,忽忆数年前另一个本命年的除夕夜,因尚沉溺于汝昌师仙逝之哀恸不能自拔,在新年钟声的警醒中曾赋《五律•马年新岁抒怀》一首。诗云:
岁末惊回首,流光枉自抛。
不闻莺恰恰,何见马萧萧。
梦魇犹蜗退,年钟似鼓敲。
雕鞍重上路,一世作英豪!
此后的事实证明,我依然未能完全走出内心困境。犹其后来惊悉红坛挚友梁归智先生亦辞世,更是愁肠百结,郁闷继续加深。
昨夜再闻新年钟声警醒,复又思绪如潮。今晨再赋《七律•兔年初一再怀归智兼及汝昌师》,诗云:
南邓北梁焉敢当,唯君硕果最辉煌。
改开学界群雄逐,探佚红坛匹马狂。
天妒英才惊猝逝,余怀师友赋离伤。
三人行迹今遗我,誓扫阴霾发愤强!
是再次向仙逝的师友宣誓振作。未知今年春节后,真能脱胎换骨以见实效否?一叹!”
以下是红学家邓遂夫先生朋友圈文字文图截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