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国传统的名酒池中,能够得到人们认可的品类并不多,甚至有不少酒类在时间的长河中消失殆尽。但也总有一些酒,能够给人以深刻的回味。今天我们要说的一款四川名酒,就是如此。沱牌曲酒是典型的浓香型白酒,是四川名酒“六朵金花”中的一朵——芬芳四溢,名驰剑南。“春酒”“谢酒”“火酒”“咂酒”,是沱牌曲酒一脉相承的渊源,它们历经变革、更新与重生,最终形成如今的沱牌曲酒。

它的产地是四川的射洪县,自古便以酿酒的宝地。在过去,沱牌曲酒的名称,历经多朝变化。唐时"射洪春酒"以"寒绿"著称,名驰"剑 南"。诗圣杜甫到此驻足,留下赞美诗章。宋代,"射洪春酒"以纯净、透明、甘、醇、甜诸味调匀而知名。明代,县人酿"谢酒",清冽馨香,名嗓蜀中。清代,"射洪春酒美",谢酒称"佳酿"。民国年间,县南柳树镇太安酢坊在继承唐代"春酒",明朝"谢酒"的传统酿造技术的基础上采用新的配置方法和制作方法 ,酿出具有"春酒寒绿、谢酒醇、浓香清冽"的曲酒。
一九四六年新春,酒坊邀请地方名人雅士品酒,当地名人取"沱泉酿美酒,牌名誉千秋"之意,提议将此佳酿命名为"沱牌曲酒"得到众人支持,并以石印商标为记。从唐时春酒、明代谢酒到今天的沱牌曲酒,经过数百年经验积累,经历了几个不同历史阶段,一脉相承,形成了今天的中国名酒--沱牌曲酒。

沱牌曲酒近代的前身源于“金泰祥糟房”。1911年,沱镇酿酒世家李吉安引龙澄山沱泉水为酿酒用水,酿制大曲酒,泉香酒洌,一时享誉国内外。1945年,李吉安聘知名曲酒技师郭炳林,创建“曲酒作坊”,于1946年将此酒命名为“沱牌曲酒”,并以石印商标为记。1951年,当地政府在“曲酒作坊”的基础上,成立“国营射洪县曲酒厂”,沿袭传统工艺,酿制沱牌曲酒。1988年,为使酒名与厂名统一,将厂名改为“沱牌曲酒厂”。
曾经的沱牌曲酒如今却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酒厂推出的高端白酒“舍得”,酒厂的厂名也由此更名。然而,收藏界却未因此淡忘沱牌曲酒,作为一款老牌的四川名酒、中国名酒,沱牌曲酒的存世量小,这无形中促使收藏沱牌曲酒的价格一直稳中有涨。有一些早期的沱牌曲酒更是难得一见,极为稀缺。收藏沱牌曲酒,还可以收藏其头曲、大曲、二曲、金沙酒等系列酒。这些系列酒如若能自成体系,则丝毫不逊色于沱牌曲酒本身。

酒本身的价值并不仅仅存在于参考存世的知名度,还需要参考在过去,它的社会影响和文化价值是否得到了人们的一致认同。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