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是弥足珍贵的传统商业资源和文化遗产,在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品位、弘扬传统文化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丹凤葡萄酒始创于1911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达到鼎盛时期。但随着市场发展变化和国内外新兴品牌冲击而逐渐没落,一度处于停产状态。进入新时代,丹凤县坚持守正创新,大力支持企业在继承传统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创新求变,重振丹凤葡萄酒百年品牌。特别是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商考察时亲切询问丹凤葡萄酒生产情况,对丹凤葡萄酒产业发展寄予了殷切希望,极大鼓舞了丹凤发展葡萄酒产业、再现百年品牌辉煌的信心和决心。丹凤县委、县政府将葡萄酒作为县域发展首位产业,坚持做精一产、做强二产、三产融合路径,抓扶持、建基地、强龙头、延链条,推动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全县葡萄酒总产值达到16亿元,销售额1.04亿元,实现税收1352万元;丹凤葡萄酒荣获“中华老字号”称号。
丹凤葡萄酒庄鸟瞰图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成立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建立以陕西丹凤葡萄酒有限公司为链主企业的葡萄酒产业链,出台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中长期规划》《奖补办法》等系列文件,明确“产业做大、产品做精、品牌做靓、链条做长、质效做强”总体目标,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各方支持、接续推进”的方式,实施“生产布局优化、产品质量提升、科技研发支撑、经营主体培育、延链补链强链、产业支持保护”六大行动,进一步明晰思路和举措,聚力推进葡萄酒产业提质增效。
传承发展百年匠心。丹凤葡萄酒源自意大利皇室酿酒工艺,在百年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酿造工艺,2011年被列入陕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振兴葡萄酒产业过程中,丹凤县高度重视葡萄酒酿造技艺传承和创新,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烟台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等教授专家指导,支持企业在继承传统生产工艺基础上加强技术攻关,成功研发出限量私藏、酒庄臻品等中高端产品及甜红、甜白等爆款网红产品,构建起低、中、高端葡萄酒产品体系,有效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保障优质原料供给。坚持好果出好酒,强化葡萄品种筛选、苗木嫁接、繁育推广,引进栽植白诗南、赤霞珠等优质品种,大力发展北醇、龙眼等传统品种,整合棣花镇许家塬村、陈家沟村、棣花社区、茶房社区、中坪村5个村(社区)坡塬土地,建成万亩酿酒葡萄基地,全县葡萄种植面积达2.1万亩,“丹凤葡萄”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加强与全国葡萄优势产区合作,在宁夏银川市、甘肃张掖市、西安市鄠邑区等多地建设酿酒葡萄基地,为酿造葡萄酒提供了醇正品质的原材料。
全链融合集群发展。抓住国家、省上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等利好政策和苏陕协作有利机遇,按照“优质产区、特色葡园、精品酒庄”思路,全方位、全周期、全产业链培育精品酒庄,引进社会资本合作,投资22亿元,建成集葡萄种植、采摘、酿造、品鉴、休闲度假等于一体的安森曼酒庄,集研学游学、商务品鉴、产品定制、文化展示、婚庆摄影、餐饮民宿等于一体的丹凤酒庄,集葡萄酒生产、销售、观光旅游于一体的东凤酒庄,促进了葡萄酒产业与康养旅游等多业态融合发展。2024年春节假期,新建三产融合示范项目“葡萄星球”盛大开园,累计接待游客7.1万人,实现综合收入760万元。
焕发百年品牌风采。转变“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观念,在省内外开设门店、大型商超设立专柜销售的同时,发展电商销售平台15家,积极“触网”直播带货;与中石油合作,丹凤葡萄酒系列产品进驻全国2万余个中石油销售网点。加强品牌整合,统一丹凤葡萄酒对外宣传推介词和宣传口径,坚决取缔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小作坊、小厂家,推进葡萄酒产业规范化、市场化、现代化发展。成功举办“一城红酒·百年味道”2023年陕西丹凤首届红酒节暨陕西丹凤葡萄酒产业推介会,以酒为媒展示丹凤发展活力、文化魅力,丹凤县被中国酒业协会授予“中国葡萄酒历史文化名城”称号,实现了以首位产业引领城市开放风气、扮靓城市对外形象的溢价效应。
必须紧贴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丹凤县在发展葡萄酒产业过程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聚焦国内外红酒市场需求新变化推出中、高端新产品,针对年轻消费者口味喜好研发系列爆款产品,着眼消费习惯和渠道变化发展电商零售、行业网络销售,探索出转型发展之路。实践证明,消费市场瞬息万变,让消费者满意是关键,只有立足市场正反向反馈,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立足优势锻长板、与时俱进补短板,才能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必须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丹凤县立足于传承、致力于创新,牢牢把握“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借智赋能、外引内培,建立葡萄酒博士后服务站,发挥非遗传承人作用,为葡萄种植、葡萄酒研发生产销售等全链条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实践证明,创新是最好的传承,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只有坚持恒久不变的品质追求与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把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让产品既有历久弥新的“老味道”,也有紧跟潮流的“新样式”,不断把“老字号”招牌越擦越亮。
必须深刻认识产地优势重要意义。丹凤葡萄酒产业优势既源于百年传承发展的工艺和美誉,更源于独一无二的大自然馈赠,纬度、气候、光照、土壤等自然条件决定了丹凤是葡萄最佳适生区之一,为发展葡萄酒产业创造了搬不走、复制不了的产地优势。实践证明,因地制宜发展壮大特色产业,重点在于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只有准确把握绿色健康的消费热点,突出生态产地的产品卖点,坚持区域公共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协同发力、互促赋能,才能不断构筑品牌新优势、实现品牌新溢价。
必须积极探索三产融合发展路径。丹凤县将推进葡萄酒业态多元融合作为发展首位产业的重要方向,通过项目载体带动,办好红酒节、新春嘉年华等系列活动,激发有潜能消费,实现打造一个品牌、造福一方百姓。实践证明,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的重要举措,只有坚持做精一产、做强二产、三产融合,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科工贸对接的农村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丰富农村经济新业态,才能拉动产业多层次开发、多环节增值。
必须锚定紧密联动带农增收目标。丹凤县聚焦葡萄酒全产业链联农带农,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方式,链接带动1100余户3600人从事葡萄种植科管、200余人从事葡萄酒生产加工、500余人从事葡萄酒销售等工作,户均年增收3万余元,让“小葡萄”成为群众的“致富果”。实践证明,密切联农带农机制,是促农增收的有效途径,只有根据不同产业发展特点,健全农企利益联结机制,科学确定带动方式和受益模式,落实“带得准”“带得稳”“带得久”长效措施,才能把农户牢牢镶嵌在产业链上、持续稳定增收。